提问特有的魅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你知道吗"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5期   作者:张燕航
[导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张燕航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 317300)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以下我主要探讨的是通过对"你知道吗"板块进行提问,从而充分发挥教材内涵,展示提问特有魅力。
        关键字:你知道吗;提问;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你知道吗"栏目,在课本中都是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写者呈现给读者的一道美味的数学知识"大餐"。其内容主要呈现为:数学史料、数学知识、生活数学、数学故事等。作为教科书内容的有利补充和有效拓展,是编者在浩如海洋的数学知识中精心挑选编入教科书的,通过简短干练的语言,在有限的文字中阐述了编者对"你知道吗"栏目承载价值的认知观、选择观、学习观、教育观和教学观。能使读者产生兴趣、求知产生渴望、认知有所拓展、思维有所发展。教科书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浓缩了数学知识最精华的部分,是师生学习、认识、分析、探索、研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素材,具有传承知识、启迪思维、开放视野、引导创新的基本职能。"你知道吗"栏目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补充与完善的重要作用。它是传承数学文化、发展数学素养的载体;它是拓展和丰富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重视"你知道吗"的教育价值,是提升数学教学价值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要素。
        一、在提问中体现"你知道吗"栏目的文化价值
        "你知道吗"栏目作为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学文化的承载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作为数学文化内容的特色栏目之一,"你知道吗"栏目无论对学生学习数学文化,还是教师教授数学文化,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资源。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要好好利用"你知道吗"这个栏目,发挥其文化价值,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教材的编写者选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成果编入"你知道吗"栏目,作为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材的主要资源,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这些数学家和数学成果早已被选编在各种儿童读物之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已有了解,在课本中再次相遇,他们有种亲切感、好奇感和向往感。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唤醒和激活学生的这些感觉,发挥这一栏目的真正使命,使这一栏目在孩子们成长的历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仅如此,"你知道吗"栏目还具有数学文化的传承功能。这一栏目在教材中往往用有限的篇幅刊载一位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记忆都花费不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让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掌握,并能了熟于心,便达到了传承数学文化的效果。
        最后,"你知道吗"栏目具有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数学文化具有育人价值是无可厚非的,编入教材的这些数学家和数学成果,除了一部分是外国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我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著名数学家(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等);还有一批优秀的数学成果(负数的产生与表示、分数的表示方法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有感触和记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
        二、通过提问体现"你知道吗"栏目的应用价值
        "你知道吗"栏目中也编入了大量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美学等数学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数学应用知识。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数学也要应用与生活。

这些知识包含了: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地理、数学与生命科学、数学与高新科学,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之大,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在提供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从而保证其具有更高的自主思维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整合各学科知识构建自己的内在学科系统。因为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没有止境的,思维训练是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要重视学生深度思考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反思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行地进行学习,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问题思考的方向。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进行升华,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相同问题的多维思索,创设有效的问题进行思维训练,从而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进入更加广阔的思维领域。让学生找到多种解决形式,进行综合表述,教师再进行最后的评点。
        三、数学课堂进行提问的一些策略和技巧——焕发提问魅力
        (一)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频频向学生发问,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其实许多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进行,从而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问。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向我们"开炮",然后我们再对症下药,一一解答。
        当然,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心中有数,才能"舌战群儒";要把握课堂方向,以免学生提问偏离主题、抓不住重点;同时要照顾好、中、差学生。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清单"交给组长,由组长按主次顺序整理后交到讲台上来。重要问题,要讲懂讲透;次要问题,交给其他组的学生回答;超出范围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查阅、探究;高难度的问题,可以"试触",但不可深入;稀奇古怪的问题,一笑了之;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要诚恳地告诉学生下一节课再解答。
        (二)拓展升华,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审问"
        很多教师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长的时间审题,就叫学生回答,往往答不出来。不让他"跳起来",怎么能"够得着"呢?因此,备课既要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备课堂时间分配。我们摸索了一种数轴法,在备课笔记上把课堂教学每个步骤的时长按照先后顺序标注在数轴上,有计划地安排40分钟。
        此外,总结时要"复问";下节课检查时要"回问";一般问题,应"泛问";特殊问题,要"指问";较难的问题,可"试问";太易的问题,根本就"不问";还要鼓励胆小的学生"敢问";倡导学生之间"互问";有问题要三思而"后问";并让人人都能"不耻下问"。
        (三)巩固练习,教师要"会问"
        教师提问的难、中、易,应该对应于成绩的好、中、差。设置目标要遵循"猴子摘桃子"原则,必须"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如果不用跳,站着就能够得着了,目标太低,没有挑战性,所以不要向优等生提出较易的问题,回答出来没有成就感;如果跳了几跳还是够不着,目标太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也不要向后进生提出较难的问题,回答不出来反而使之失去信心。提出的"问"题经过学生一番思考就能"会"答、他才能"会"答,那么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编入"你知道吗?"栏目,是编者智慧的体现、是对学生期望的体现、是对数学事业的执着,也体现了他们对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注,是这一代数学教育人的价值观和使命观的体现。如此,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慎重的对待这一栏目,而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可以激发"你知道吗"栏目最有效的方法,数学教师要掌握好提问这项复杂的教学技能,并善于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激发数学教材的内涵,让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