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5期   作者:龙守玲
[导读] 问题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本中知识的内涵,

        龙守玲
        贵州省黔西第一中学  551500
        摘要:问题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本中知识的内涵,学生能够随时提出质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因此这种方式属于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总结和概括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教学策略
引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式导学法就是立足于这一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学情提出一定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合理创设情境,提供探究契机
        在“问题导学法”中,虽然“问”是前提和基础,但如果教师简单直接地抛出问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契机。教师应善于对“问题”进行“伪装”和“隐藏”,将“问题”融入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感知情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展开对于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真正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首先,注意情境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容和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情境进行呈现,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情境与问题的契合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构建“沁润式”教学模式。其次,注意情境的趣味性。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倾向于采取“短-平-快”的教学模式,只重知识灌输,不重兴趣引导,这显然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产生思考、展开探究。最后,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该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内涵、产生的影响等内容。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和刻板,相反,如果教师能将这些问题融入情境当中,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思考和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本课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包装”:首先,独立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文字史料和影音作品,了解公民大会的内容、流程及各种身份的人在公民大会中扮演的角色。其次,交流合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独立思考的成果加以交流与讨论,形成较为完整的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框架。再次,情境扮演。教师可为学生下发案例,让学生展开组内案例研读活动,并召开模拟公民大会,以案例中提到的雅典公民、外邦人以及苏格拉底等角色参与案例的演绎,使学生融入社会情境,体会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本质与特点。最后,集体探究。在经历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与情境扮演三个环节之后,学生已经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影响、发展趋势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个人角色的感受出发,对于整个案例进行“复盘”。案例“复盘”的过程就是交流思想与分享成果的过程,是对于学习收获和感悟加以梳理和总结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多样性、趣味性与真实性的特点,发挥了“问题导学法”的“问”与“导”的双重作用。
二、科学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
        在我国高中历史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自我应用到了问题导向的教法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就在于,让数学教师能够在根据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内容仔细探究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教学问题。通过学习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发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对于本第二节第一课堂的课堂教育学习中的内容能够产生一种足够强烈的学习兴趣,降低每个学生由于进入一个到一节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间,将整个一节课堂教学学习内容的具体本质,完整的形象呈现给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地激发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兴趣,教师应充分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学生设计教学问题这一关键环节上,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设计一些非常具有教学趣味性的教学问题,在准确把握每个问题的教学实质性和内涵上,用一种极富趣味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广大学生亲身进行问题呈现。在我们设计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可以通过联系更多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的细节角度上,实现以小见大,将更多学生主动带入参与到有关高中历史的具体课堂教学中。本来,还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技术辅助,为更多学生具体展示一些历史视频、音频等历史教学资料,让更多学生通过互相对比,发现一些高中历史相关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由近代到现代的逐渐变化过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些趣味化的内容,加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时代下,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结构变化,通过对比,利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对于中国由近代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积极探究图片背后的故事。
三、注重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问题解决后的反思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上所采取的教学行动存在误区,只是带领学生反思探究的结果,即学生是否找到了比较准确的问题答案。实际上,结果是由过程所决定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反思的角度和对象应该更加丰富,包括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态度是否积极,所采用的方法或遵循的思路是否不尽合理等。最后,反思的重点不在于对学生的批评,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问题教学法中,所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优势与成长。
        例如,在采用问题教学法对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如下内容:探究时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几个当时的思想家身上,还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思考的?是不是辩证地看待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探究文艺复兴运动造成的影响时,分为了几个方面?够不够全面?等。然后针对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失误在什么地方,又有哪些方面的思考比较合理、正确,今后应继续保持。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也应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芸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24):103-104.
[2]梅凤琴.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32):151.
[3]顾广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