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5期   作者:蒋德富
[导读] 新的课程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大力推行,地理作为重要的基础

        蒋德富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大力推行,地理作为重要的基础
学科之一,教师可结合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实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本文针对高 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特征,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情境   应用研究
地理学科中很多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应用, 就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一、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一节内容时,在区位因素分析和反馈练习中,我都尽量选择生活中案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
师:(投影图片):图上所示的是什么?
生:荔枝。
师:唐朝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布局农业时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生:交通运输条件。
师:现在我们也能吃到新鲜味美的荔枝,是怎么运过来的?
生:航空运输。
师:每年荔枝上市时,就深圳市而言,每天有50吨左右的荔枝运往全国各地,极大地刺激了荔枝的生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农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在购买荔枝时,会看到包装箱里还有什么?
生:冰块
师:那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保鲜
师:是的。除了交通条件外,还要有保鲜技术的保证。
 [反馈练习]
1、据南京绿博园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个冬天下来,绿博园内死亡的大树超过1000棵,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换栽补种。请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气候           B、市场         C、劳动力             D、水源
2、近年来,八卦洲的农民盲目地扩大芦蒿种植面积的状况已有所改善,针对芦蒿供大于求的现状,部分农民改种庄稼了。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
A、气候           B、劳动力       C、市场              D、水源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课堂教学中,这样就会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
考虑到书上有关农业区位因素案例距学生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因此,我从课外补充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荔枝”的案例。当学生看到荔枝图片时,表现得很兴奋。在此基础之上,我引用杜牧《过华清宫》中有关荔枝的诗句说明交通因素对于农业区位的影响,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购买荔枝时发现冰块等,从而说明保鲜技术对于农业区位也有影响。接着通过说明我们现在吃到的荔枝是空运而来的,让学生感受到交通等区位因素是变化着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面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这一知识的教学。
2、关注地理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巧设练习阐述其中的地理背景。
反馈练习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而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理念。比如:利用让学生惋惜的“南京绿博园大批树木冻死”的现象说明气候对区位的影响;利用南京江心洲农民不再盲目扩大种植芦蒿这一事例,说明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练习亲切而生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既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又掌握了基础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教学时应多从生活中引入鲜活的案例,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地理教育。
        二、从热门的新闻事件入手,探究地理学科的奥秘
[新闻链接]2020年6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气夏至,出现一次十年一遇的“罕见”景色:覆盖中国全境的日食,全国多地可观测到日环食,本次日环食观测时间为6月21日13时10分至17时30分。2020年06月21日,是最值得期待的天象——日环食。天文专家介绍,这次日环食,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可见到大食分日偏食。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在中国境内想看到同样的日食就要再等十年了。根据天象预报,本次日环食最大食分可以达到0.997,非常接近日全食,食甚时太阳只剩下一个细细的圆环,称“金边日食”。在我国,日环食的环食带依次经过西藏中部、四川中部、贵州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中部。环食带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可见日偏食。
[新闻探究]地球自西向中自转,为什么环食带自西向东穿越我国?
[探究结果]本影的运动速度约等于月球相对于地球速度,即月球公转轨道与公转周期的比值,大约是3300千米/小时。而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出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慢于影子的速度。因此,影子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学反思]: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教学时应多从生活中引入鲜活的案例,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地理教育。
对于本节课,我想还可以留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探讨,这样让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对课堂知识的升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生活案例走进地理课堂,还要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实际。
三、从假想的情境入手,提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依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人为地假想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中,让学生当一位企业家,考虑一个企业在生产布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科素养。当然,假想的情境必须是来源于生活,不是凭空捏造,否则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探究地理学科目的,把生活中的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晶晶.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郑春晖.生活化情境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