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福建省仙游县私立第一中学 351200
摘要:初中历史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门学科蕴含的文化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从一无所知到轻车熟路,初中历史教学承载着帮助学生迅速成长的使命。由于初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的局限性,这需要历史教师灵活运用并优化史料教学法,立足于历史实际提高教学技能。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法的一些实际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呢?这是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史料,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史料选取应直观易懂——易
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直观易懂的东西。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一些比较直观且易懂的资料,尽量采用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虽然选择一些原始资料会让学生感到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历史感,但是这些资料往往比较晦涩难懂,这样反而无法很好地将史料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有些教师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时,会经常引用一些文言文,这样不仅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同时还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畏惧感。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我国古代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进而更好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例如,在对《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了。
二、史料选取应靠近学生认知——近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和前提。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的可信史料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在历史的实际教育和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和使用的能力,从而教会学生进行史料论证。在史料选取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与学生已知知识最近的领域。那么如何选取与学生已知知识相邻相近的史料,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1、时间性
要选取或者挖掘的材料要注意时间性,也就是说材料要靠近学生的生活年代,年代越近,学生的兴趣越高。比如我在上八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我选取了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段视频。之所以选取这一视频,原因在于:第一、时间的选取,靠近学生的生活年代,具有很强的亲切感。第二、选取中的视频是抗战老兵原飞虎队成员陈炳靖出席的场面。陈炳靖是福建莆田籍的抗战英雄,该材料的使用也为后面探寻抗战胜利的原因做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抗日战争历史的时空距离。
2、空间性
选取的史料,应注重地方史中的一切可以使用的史料。例如上述《抗日战争的胜利》中使用的飞虎队英雄陈炳靖,因为是莆田籍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在于包括莆田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果。另外,我还选取了莆田抗日英烈陈文杞将军的事迹。陈文杞将军是国君第27师少将参谋长。
他指挥了中条山战役,并为国捐躯。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亲笔为陈文杞题写挽联:“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通过这个史料再次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浴血奋战的结果。通过以上事例,
三、史料选取应该精用史料——精
史料不贵在多,而贵在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选史料、精用史料,增强史料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无用的史料上。例如,针对“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教学,笔者在众多史料(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历史文学作品)中精选出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接着抛出以下导向问题:“西洋”指什么地方?郑和去西洋干什么?为什么要去?为什么能去?通过读图,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这些问题系统、开放、灵活,能够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促使他们深入探究。经过思考、探究,学生除了印证教材中的结论外,还生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如学生1:“明朝时期的西洋与近现代的西洋有所不同,明朝的西洋是指东南亚一带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区,近现代则泛指西方国家,主要指西欧。”学生2:“郑和的航船动力来自季风和洋流,在这样落后的技术条件下七下西洋,可知郑和以及他的船队经历了千难万阻,且也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学生3:“郑和下西洋也将一些科学技术传到了国外,实现了科技成果共享,对世界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1的答案体现了历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其知道了历史事件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也明确了随着时间流逝和历史演变,地域名称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学生2与学生3的观念则是一种国际视野,尤其是学生3的回答表明了该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作用,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与国家情怀。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展开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完成历史教学核心任务。
四、史料选取应简洁高效——简
简洁高效的历史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容易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应当注意内容的简洁性和时效性,最好不要出现大量的文字,或者由过多的史料拼凑。否则,不仅无法利用史料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和畏惧心理。例如,在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就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需要对史料进行整理,并运用简单明了的词汇进行概括,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场景更好地进行理解。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史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谷城.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俊达.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