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摘要:中职院校承担了我国主要的实用型人才培育工作,其中思政教育关系到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影响重大。经历时间积淀洗礼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给中职学生思想品德与价值观的培养带来有效的引导。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还有待众多教师进一步实践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思政;教学结合
引言
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秀文化大多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用于辅助思政教育工作也能够很好的降低思政教育死板枯燥的问题。中职结阶段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思想价值观,也导致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冲击,产生偏激的想法。而且研究中发现,中职院校中比例不低的学生对思政教育抱有抵触或轻视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职思政教育的效果。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对中职院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文将从多角度分析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
一、深度高效解读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在思政教育中必然存在,人生哲理与成长哲理也是大多数中职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但受到年龄特性的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堂上出现的人生哲理理解不深,往往在步入社会多年后才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为此,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借用古代先贤、名人大能等成长经历来解读人生哲理或成长哲理。同时配合身边案例或新闻案例增加学生的感触,注重解读过程中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由此才能保证中职学生经历思政教育后形成的是与当前社会相符合的优秀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做足准备。思政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内容解读人生哲理时,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外来思想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随之而来的还有中职学生难以应对的诱惑与负面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培养学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价值观,对于学生应对成长中的负面影响意义重大。
二、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相对枯燥死板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是众多思政课堂常见弊病,再加上传统文化在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心中同样是枯燥死板的代表,以至于一部分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堂反而效果不佳。实际上很多传统文化都有趣味性的展现形式,应用于中职思政教育中有提高课堂教育趣味性,建立更加丰富多彩思政课堂的效果。教师可以分别以理论与实践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切入点,理论方面适当的借用历史故事来降低思政教育枯燥感,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而实践则是在配合优秀传统文化完成思政教育之后,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思想交汇,对思政教育内容理解更深入,同时也能在讨论中形成更加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对热点事件的讨论与评价将会成为中职思政课堂吸引学生的亮点之一,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印象的强化,也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可谓是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辅助学生形成健康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是中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借此途径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看做是我国历史的浓缩,在思政教育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正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在国际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引进中职思政教育课堂上,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如果是专门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文化传承效果,反而容易激发中职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应用于思政教育内容的解读,降低日常思政教育的难度,辅助学生形成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留下更稳定的印象,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会随着思想道德水平稳步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综合分析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引进对于更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降低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难度,提高日常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思政课堂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扩大中职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落实与应用,对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中职院校应当视实际情况对教师展开文化素养的培养,以保证思政教育的健康与正确,为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婕. 儒家“有教无类”思想在中职思政课中的价值和融入路径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6):19-21.
[2]田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39-44.
[3]刘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