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贤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广东 东莞523000
摘要:本研究探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干预效果。本研究以高一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152名。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进行正常学习。在干预辅导前后,主试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涯感受、生涯计划、生涯发展总水平兴趣、热情、责任心、好胜心、自信心、毅力和学习动机总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平均分。在团体辅导后,在兴趣、热情、责任心、好胜心、自信心、毅力和学习动力总水平的得分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同样,实验组的前后测得分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总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1),且后测的平均数均大于前测的平均数。结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学习动机、高中生
一、引言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个体在高中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而现实生活中的高中生存在学习倦怠,学业疏离等诸多问题(朱晓斌,王静丽,2009),因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学者杨海荣,陈慧慧和张绵(2019)在其研究中表明生涯发展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由三个层次构成:生涯发展的时间、生涯发展的广度和生涯发展的深度(Super, 1980)。因此,生涯教育可以唤醒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的意识,理解个人经历和学习知识的意义,促使学生去考虑将来成为一名职业人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有目的地去汲取知识、加大学习动力。同时,通过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清晰的未来愿景,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愿景的可能性越大,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所以,本研究从干预实验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践证明生涯发展课程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某高中高一学生。随机选取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女生为656名,占总体的56.9%。对照组的女生为525,占总体的45.6%。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生涯发展量表》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是由台湾学者林幸台、吴天方和林清文于1997年修订。《生涯发展量表》中主要包含“生涯感受”、“生涯信念"和“生涯计划”三个分量表,共58道题。该问卷采用李克特计分方式,总分分值越高,代表着被试有着越高水平的生涯规划。在以往的研究中,该问卷测量的内容广泛而结构清晰,具有良好的信度(汪汝,2016;吴炳进,2009)。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效度系数良好,为.91。
本研究采用《一般学习动力量表》对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由炼永文在2002年编制。该量表采用三级计分,经常计3分,有时计2分,从不计1分。该量表包含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毅力、自信心、学习责任心、好胜心六个分量表,共47道题。该问卷采用李克特计分方式,总分分值越高,代表着被试有着越高水平的生涯规划。在以往的研究中,该问卷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炼永文,2002)。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具有良好效度,为.9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检验。
研究程序:
实验组进行生涯规划课程干预,对照组进行正常学习。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被试进行一次生涯规划水平和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课程干预为一学年,历时11个月,每个月一课时,共计11课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见表1。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规划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的前后测的平均分,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者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规划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在前测得分上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生涯规划量表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感受和生涯计划并不存在差异(p > .005),而在生涯信念和生涯发展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平均分。在学习动机量表上,在热情和毅力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兴趣、责任心、好胜心和学习动机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平均分。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者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规划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在后测得分上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在生涯规划量表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涯信念上不存在差异(p > .005),而在生涯感受、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总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平均分。在学习动机量表上,在兴趣、热情、责任心、好胜心、自信心、毅力和学习动机总水平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平均分。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者检验实验组在生涯规划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在前后测得分上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结果见表6。在职业生涯规划量表上,实验组的前后测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总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1),且后测的平均数均大于前测的平均数。在在学习动机量表上,在兴趣、热情、责任心、好胜心、自信心、毅力和学习动机总水平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0),且后测的平均分大于对照组前测。
四、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提高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进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下面将从几方面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本研究发现本次的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生涯感受、生涯计划和生涯发展总水平,基本上达到干预实验的预期效果。在生涯信念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生涯信念是一组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在工作世界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假设(金树人,2007),主要受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次干预实验对高中生的生涯信念影响不显著,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研究还发现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朱晓斌,王静丽, 2009;周云,谢念资,谢丹丹,张志颖,2020)。存在的原因是:生涯规划帮助高中生解决了“我想干什么”与“我能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同样,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中生能够看到“我想干”与“我能干”的差距。因此,同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学生更有动力的学习。
五、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知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越早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能够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更有动力的学习。
参考文献
Donald E. Super. A Life-Span (1980).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 282-298.
金树人.(2007).生涯咨询与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31—335.
炼永文. (2002). 中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天津师范大学.
杨海荣,陈慧慧,张绵.(2019).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5,24-28.
孙伊洁. (2019) 在高中阶段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们.辽宁教育,(6),74—76.
汪汝.(2016).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白山市E中学为例. 延边师范师范大学.
吴炳进.(2009).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以梧田高级中学为例. 浙江师范大学.
朱晓斌,王静丽. (2009).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5), 626–628.
周云,谢念资,谢丹丹,张志颖(2020).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1(13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