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策略探究必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5期   作者:钟丽楠
[导读] 当今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钟丽楠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00
        摘要:当今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浙江省也率先列入了专科高考科目,但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策略 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必要性分析
(一)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的提升,促进了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当代高中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一直处于边缘化,所以,浙江省率先提出了改革:“考本科的高中生则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考专科的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成为了必考的高考科目。”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改变,大大的转变了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因此,探究更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成为了必然。
(二)信息技术课时少与知识容量大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教学实施策略提出了挑战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参加高考实施阶段较短,信息技术教材的改编一直进行中,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课程教法。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存在两方面阻碍:一方面,由于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目标确逐年递增:从最初的高考1+1选的模式(要求信息技术基础必考+选择多媒体技术或算法与程序设计任意一门考),变成了三部分知识全部必考的形式,也就是说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操作方面要掌握Word、Excel、Access、Flash、Goldwave、Photoshop、Frontpage、VB等多种软件,可以说这些软件的一种足以在大学开设一门课程;另一方面,现今很多学校高二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就在一年后,高中生只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知识,而学校每周只有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程,可见,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短与学习任务重之间,信息技术课时少与知识容量大之间的产生了矛盾冲突。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众多的知识目标,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策略,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新课改要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实施策略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关注表面的技术层面,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目的,却忽略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时少与知识容量大之间的矛盾冲突基础上,有效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中,留给学生大部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则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那么准备方法从何而来,则需要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的指导。
(四)高中阶段学习者心理特征,对教学语言策略以及教学组织策略提出挑战
处于高考压力下的高中生,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几乎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而信息技术课程,恰恰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心灵比较放松的课程,很多学生本身会带着兴趣来学习,也会带着放松的心理来上课(比如:想通过这节课玩些游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有效的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语言策略以及教学组织策略展开研究,成为了当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挑战。陈中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反而和情商有更大的关系,如果您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学习一定会是优秀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实施策略研究方向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必要性分析,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课时、知识容量、学习者特征以及新课改要求几方面内容,借鉴优秀教师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全面考量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效率、效益和效能几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做了如下三点建议:
(一)注重学情分析,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学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般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因而展开分班级学习者分析非常必要。一方面,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习惯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不能一视同仁,一纸教学设计讲到最后,要尽快摸清每个班情,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果不同的班级展开不同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均会产生显著改变。另一方面,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存在差异,因而要提前预设好不同层次等级学生的教学任务,展开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有利于班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或者班级,一节好的教学设计不是要求多么精美动人,而是要求切合班情,真实的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量身为每个班级制定教学实施策略。
(二)针对特定知识模块,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的伸缩取舍策略
一般情况下,一堂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要做到“复习回顾、课前导入、新课讲授、操作演练、课堂小结”五大环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因为,在操作演练上的时间分配应该是最多的,反而在复习回顾上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是,笔者通过以往教学实践经验获悉,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模块都必须具备这五大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复习回顾时间的长短,如果是操作类知识,复习回顾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作业展开问题剖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察觉问题、进而改进问题。另外,五大环节的侧重点要随着教学知识目标的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合理分配时间。要根据学生上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复习回顾时间的长短,如果是操作类知识,复习回顾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作业展开问题剖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察觉问题、进而改进问题。另外,操作演练环节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模块,展开如“讲授、模仿、导引、探究练习”、“导学、导练、反馈、修正”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可以尝试制定更有伸缩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策略。
(三)兴趣习惯养成与保持方面,制定长期的教学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递进层次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情趣,抓住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快地达到教学目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少部分学生对此课程没有兴趣,那么如何保持本来就有兴趣的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其他本来没兴趣的那部分学生的兴趣,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在教学中多做渗透,那么如何渗透则需要教师制定行之有效的兴趣习惯养成策略。比如,学习导入环节的设置,可以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点展开导入。笔者在讲Goldwave的时候,就利用了现在他们比较关注的热门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学生听到主题曲目的过程即是先引起他们共鸣的阶段,然后通过列举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从如何制作精美的手机铃声,如何提升音乐的效果等来诱导他们对音乐的后期处理产生兴趣,进而展开新课的教学。当然,学习是一件持久的事情,学习习惯兴趣点的培养与保持也要有一个长期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制定。
        参考文献:
[1]曹艳.基于项目的学习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策略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锋,熊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数据与计算”模块[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7-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