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珍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百丈小学 浙江台州 317599)
【摘要】小古文是指那些读起来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语段。本文所指的小古文微课堂是以学习小古文为载体的微型课堂,秉着注重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吟诵的理念,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讲究一个“趣”字,为充满古韵的微型课堂增添情趣,培养和保护孩子们对小古文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小古文微课堂“趣”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人们记录“微博客”,制造“微语录”,尝试“微阅读”,凸显出信息便捷、快捷的特点,给人们思想带来的“微熏染”,带来了“微时代”搞好“微教育”的新挑战。教育者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微教育”的好机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以拓展小古文《自相矛盾》为载体的微型课堂,秉着注重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吟诵的理念,精心引导,讲究一个“趣”字,为充满古韵的“微型课堂”增添情趣,在吟诵活动中增加乐趣,培养和保护孩子们对小古文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一.温故知新巧铺垫——饶有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专家指出:“我们教小古文不在学多少,重在兴趣和喜欢。”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兴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激发”这一行为上,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微镜头1——聊之】
上课伊始以猜成语为学生热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成语被唤醒。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今天,我就来看图猜成语,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出示12幅相关成语故事的图画)
古文在小学生的印象当中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背诵了一点,但是要他们正儿八经地来学习理解整篇古文,还是很有难度的。“看图猜成语”的环节可谓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小古文的预热和渗透。小古文的教学,在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地开始,激发了孩子们走进小古文课堂的热情。
二.侃侃而谈会文意——知文识趣
为了增强小古文阅读兴趣,增强悬念,小古文教学按故事发展的过程分步展开,让孩子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好奇心。采取“文白对读”,利用学生对白话文故事的了解,最大限度降低小古文的阅读难度,以白话文为切入口,读通小古文,感受故事形象,进行整体建构。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点,层层推进,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古文的意境,理解小古文的意思,有效地降低学习小古文的难度,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故事情节。
【微镜头2——知之】
课件出示:《自相矛盾》的白话文和文言文两个片段。
师:我们曾学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谁说说这个故事?生说故事大意。师:这个故事中哪个词写出了卖矛又卖盾人说话的口气?生:夸口。师:你是怎么理解“夸口”的?生:夸口就是说大话。生:夸口就是吹牛皮。师:“陷”怎么讲?(生不解)师:其实,在白话文里有个词可以代替。生(读白话文片段):戳穿。(课件:“其人弗能应也”),师:这句话,特别拗口谁来说说意思?生:那个人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师:你怎么这样想呢?生:我是从白话文中发现的。
在这个微镜头中,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说说《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抓住“夸口”这个词,抛砖引玉,读懂古文的第一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举一反三,运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对照,理解古文,学生水到渠成悟难点,达到“其义自见,不待解说”的效果。教师带着孩子读,扶着孩子一起理解文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孩子读小古文的兴趣。
三.低吟浅酌品古韵——吟诵悟趣
清刘大魁在《刘海文集偶记》中说:“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孩子畅所欲言,适时点拨总结,点到为止,学生自然能水到渠成地悟趣。老师千万不能太注重理解诗意而把古文解释得明明白白,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小古文,如果太注重讲解,课堂就枯燥无味了。
【微镜头3——吟之】
师:他会怎样夸口?(生大声读)师:他会带着怎样的动作夸口?(生举起手中书大声读)师:带上自己的动作、语调,齐读。(生齐读,有的举起书本,有的拍着桌子)师:楚人又誉其矛曰,生:吾矛之利……师:谁能不看书读出来?(生读)师:了不起,旁边听得人问。(师: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或曰,生笑着读)以子之矛……生:(指着老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生大笑)师:谁不看书来问问?(生背诵)
古韵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微镜头中,老师没有耗时在小古文一字一词的意思上去穷究,而是借助已有的现代文作铺垫,在读中悟情、入境,最终达成内化积累。以现有的白话文作铺垫,紧扣“夸口”一词,展开想象,活化再现了楚人夸口时的语气、动作和神态。当一个孩子加大语气词大声叫卖时,大家一下子乐了。此时,他们已充满情趣地走进角色里,实现角色转换,为走进小古文定下情感基调,学生不知不觉地口诵心惟,耳熟能详。
四.躬行实践奏余韵——涉笔成趣
从解读故事入手,挖掘文本深层含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识水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对于最后古文道理续写,是古文的点睛,也是本节课的点睛环节,深化了课堂的“理趣”。给出范文,减低难度,让孩子明白小古文中蕴含的深意,更是以开放题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试着把自己的理解动笔写出来,最终达到积累巩固、提升古文素养的目的。
【微镜头4——续之】
师:(出示《自相矛盾》寓意)你能把这个道理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吗?请大家把它写下来加在古文最后。师:有点难度是吧?这样,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范例。(出示范例《豺烹羊》的结尾: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亦汝之罪也。”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结尾。生:谚云:欲加之罪……师:有感觉了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尝试着给《自相矛盾》加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尽量用古文的形式。
在教学中,由读转化为写,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孩子们依旧兴趣盎然。老师在此环节出示了《豺烹羊》的结尾当示范,有一次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也没有让老师失望,除了模仿,也有创新。从中也看出学生的古文运用水平确实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对于最后古文道理续写,是古文的点睛,也是本节课的点睛环节,给出范文,减低难度,最终达到积累巩固、提升古文素养的目的。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小古文教学中,始终坚持讲究一个“趣”字,课堂增添情趣,活动增加乐趣,培养与保护孩子们对小古文浓厚的兴趣。只要在教学小古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以微型课堂为载体的小古文教学中做到情趣、童趣、理趣,趣趣相生,小古文就会充满无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夏江萍.“情趣小古文”教学的有效操作例谈[D].小学教学研究,2017.04
[2]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出版社,2016.01
[3]潘望洁.小古文可以这样教[M].济南出版社,2015.12
[4]陈莉红.邂逅“小古文”[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