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永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辣了小学535426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的条件。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应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分一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长方体的形状还是正方体的形状,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怎样连线,然后再动手,同座合作直至把全部物品连完。对合作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于是孩子们都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对方,在互相帮助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题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不能过于复杂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在教学新知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小学数学一年级“ 整理房间”,这是一节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多样性的活动课。活动前,教师将把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让学生在实物图上帮小强把房间整理好,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组内成员进行有序活动,有负责整理文具的:把书、笔记本、文具盒、笔放在一起;有负责整理玩具的:把汽车、小熊、拨浪鼓、球放在一起;有负责整理衣服的:把两件衣服放在一起。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整理房间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感知“类”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1、动手操作能促进对概念的掌握
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根组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
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除法”。学生动手操作,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动手操作能促进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动作是思维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模仿,什么都喜欢动手试试看。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习起来就有了依靠,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这类“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不容易理解。教师除了直观演示讲解外,还必须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先摆12只白兔(用白色圆片表示),再摆7只黑兔(用黑色圆片表示),摆的时候,白兔、黑兔一一对应。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就感知并理解到: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只数7,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即从12只里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找准合作契机,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
??合作交流是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同样重要,只有建立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师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时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讨论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其次,要留给学生合作的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及时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进行调控。最后,要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在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中达到学会、会学、乐学。
四、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讲清合作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计算“ 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5.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