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挖掘文本价值,凸显读写结合 ——《花钟》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期   作者: 蔡明智
[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蔡明智
        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 510320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理事长崔峦老师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由此可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自觉地以读促写,读写渗透,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人主持的小课题研究正是与“读写结合”有关的研究。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怎样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呢?
        记得我曾经在广州市举办的“基于课程改革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高峰论坛”高级研修班中展示示范课《花钟》。课堂上一些教学片断对我启发很大。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激情导入: 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看!娇嫩欲滴的桃花正在枝头微笑;绚丽多彩的玫瑰在争奇斗艳;向日葵正朝着太阳点头哈腰;梅花却在冰雪中吐露芬芳......
        孩子们,喜欢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花钟》。
        2.板题、读题。
        过渡:什么是花钟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8页,自由读课文
        【点评】绚丽多彩的鲜花和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很快能把学生带进课堂,带进花的世界,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绘看到的景象,复习积累了一些描写鲜花的词语为课堂小练笔做好铺垫。
        
        【片断二】借助关键句,概括大意
1.出示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复习用关键句直接作段意的方法,关键句位置:可能在段首、段中和段尾。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直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4.借助关键句进行概括段落大意。
师:这三个关键句子,哪些是最关键语句,哪些不是?为什么?
1)学生自主探究:将关键句与文段中的句子一一对应着读,删掉不重要的词句,保留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捕捉学情,适时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关键句子进行概括:
第一个关键句:删掉“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留下“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
第二个关键句:可以直接用第2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大意。
第三个关键句:把句子简化为:一个植物学家修建了有趣的“花钟”。
3)师小结:我们概括段意时,先找出关键句(不一定在句首);再看是否可以用关键句直接作段意,如果不可以,再把关键句通过“删减、增加”等方法变一变,变成简洁的、有概括性的句子。
4)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先介绍不同的花         ,接着写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有关系,最后写植物学家                。
【点评】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找出每段的关键句,再通过“删减、增加、答一答”等方式变一变,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很好地落实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个语文要素。再用“先介绍——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把三个关键句结合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片段二】品读花开,读中悟法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学生读句子
师:围绕着这一句话,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花?
生:牵牛花、蔷薇、万寿菊、月光花、睡莲、烟草花、昙花……
师:像这样围绕着一个关键句子展开描写的方法就叫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师板书:先总后分)
        师:你喜欢哪一种花朵开放呢?为什么?先读句子,再说理由。
        生:我喜欢牵牛花,“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因为(作者)写出了(牵牛花的)动作。
        师:你能带着动作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学生带着动作读)这句话除了写出牵牛花的动作,还写出它的什么?
        生:还写出了牵牛花的颜色。
        生:我觉得也写出了(牵牛花的)形状。
        师:是啊,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牵牛花的颜色,形状,还加上动作的描写,就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你还喜欢哪一种花朵开放呢?为什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这一种花开。从“艳丽”这个词我觉得蔷薇花一定很漂亮。
        师:你喜欢它是因为它漂亮,谢谢你。还有谁喜欢这一句话吗?为什么?
        生:我也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会笑。
        师:看蔷薇的笑了,你们也笑一笑,很美!就带着这个表情读一读这部分。
        生:刚才说牵牛花能吹喇叭,现在又说蔷薇绽开了笑脸,(边说边板书:吹起喇叭、绽开笑脸)你有没有发现这是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来写的?
        生:拟人的方法。
        师:是的。其实,在这一个长长的句子中,还有好多地方作者是用了拟人的方法来写的,请你找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可以配上你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互相朗读句子,交流感受。)

        师小结过渡:在作者笔下,花开的姿态不同,表情不同,性格也不同。可是同样写花开了,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你们自由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组的描写更好些?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组写得好,很生动,第二组写得太平淡了。
        生:第一组写出了花开的动作和表情,所以我觉得第一组写得更好。
        生:第一组没一种花开的样子都不相同,写得很好。第二组全部都是写“花开了”,一点变化都没有,这样不好。
        师:你关注到了作者表达方法的不断变化,真会读书,给你点赞。作者把花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人的动作、表情和心情,写出鲜花的美丽动人,而且每一种花的表达都不相同,变化多端,给人美的享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好感受这种变化美吧。
        【点评】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发现,去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拟人等多种表达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充分领悟到多种表达方法的好处,从读到悟,从悟到写,水到渠成。
       
        【片段三】展开想象,迁移写法
        师:你们读得真好,仿佛一朵朵鲜花在我眼前开放。你们能不能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别的鲜花开放?
        生:能!
        师:好,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公园,这里盛开着许多鲜花,请拿起你的笔,围绕着“公园里的鲜花真美呀!”这一句话,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作者用拟人等多样的表达方法描写鲜花吧,注意:要用上前面积累的词语哦。
        (出示图片,学生在轻声愉快的音乐中想象练笔。)
         公园里的鲜花真美呀!看,娇艳欲滴的桃花 正在枝头微笑;        _______
的向日葵 ______________;         的蝴蝶花                 ;__    的荷花               ;                                   ......
        学生汇报,教师抓住“想象合理、运用拟人方法、表达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点评。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写得很精彩,能围绕着“公园里的鲜花真美呀!”这句话展开描写,灵活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写出了各种鲜花的美来了。
        
        【总评】
         很多人都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其实,在“读写结合”的策略运用中,读与写表现出来的是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的关系,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写”的角度观照文本,用“写”的目标牵引阅读教学目标,用“写”的活动切入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在这里,写作就成了阅读的目标与动力。蔡老师《花钟》这一节课的设计就较好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第一,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在文本的核心价值。《花钟》的文本价值是多元的,蔡老师从“写”的角度提取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多种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她首先以各种鲜花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激情的描述,让学生感受鲜花的美丽,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鲜花的美丽,为后面的练笔做好铺垫。后来,蔡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花开的句子,感受拟人的方法带给读者美妙的感受和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加靠近,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内涵更加吻合。在学生充分体悟了多种表达的带给读者美好的享受以后,顺势而导,迁移练笔,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再进行学法迁移。从而实现了以读悟情、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凸显文本价值。
        第二,善于挖掘读写结合新角度和层次。有些老师在教这一课时,只是流于对拟人化的表达方法这一浅层仿写。而这节课,蔡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到语言的内核,去咀嚼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先总后分”的够段方法,还有除了拟人化的表达方法,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方式多样性。在点评学生的练笔时,教师紧紧围绕“想象合理、运用拟人方法、表达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点评,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新高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