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冯燕霞
[导读] 摘要:非洲猪瘟是通过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在2018年8月首次发现,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省区先后出现疫情并发生蔓延,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农村局三合畜牧兽医站  621700
        摘要:非洲猪瘟是通过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在2018年8月首次发现,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省区先后出现疫情并发生蔓延,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主要介绍了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给养殖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是通过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感染引发的,属于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持续发热、皮肤及内脏出现血斑等。有关部门研究发现,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后极易出现大量死亡,具有极高的危害性,不仅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生猪养殖的安全稳定发展。目前非洲猪瘟在我国已被列为一类外来动物疫病,世卫组织也将其列为必须法定报告的一种动物疫病。因此需对非洲猪瘟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制定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生猪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可分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及媒介蜱传播。非瘟病毒的唯一宿主就是猪,只有生猪和野猪能够感染非洲猪瘟,具有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的明显特征,所有品种和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非洲野猪、美洲野猪、欧洲野猪都是非洲猪瘟的天然宿主,患病猪和康复猪都是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的传播媒介是蜱类和虱类。
        1.1直接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生猪或野猪后,病毒就会迅速传播到整个猪群。在患病或死猪的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存有大量病毒,健康的猪一般通过口、鼻接触带有病毒的尿液、粪便,或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泔水、饲料及其他污染物造成非洲猪瘟病毒的直接传播。
        1.2间接传播
        间接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接触到非瘟病毒污染过的设施、车辆、仪器工具、衣物;给正常猪群接种疫苗时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针头或及时更换针头;猪群排泄物没有处理干净造成周围环境受到污染[1]。
        1.3媒介蜱传播
        非瘟病毒也可通过一些生物媒介传播,蜱类是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和生物媒介。蜱类的分布相当广泛,蜱科中的钝缘蜱可以携带非瘟病毒,在部分硬蜱中也检测出了病原体。钝缘蜱通常存活在动物生存活动的场所,如;畜禽圈舍、穴等,携带病毒的钝缘蜱叮咬感染患病猪后再叮咬正常生猪,或被猪食入,也可引发非洲猪瘟感染。携带病毒的蜱类可通过交配、产卵的方式进行垂直和水平传播。传染过程中软蜱除了具有病毒载体的作用,还是病毒增殖、贮藏的宿主,病毒携带时间能长达数年。因为蜱类的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可在不同环境内循环传播,这是非洲猪瘟很难彻底根除的一个主要原因。
        1.4其他传播
        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疫区的其他类吸血昆虫如;蚊子、蝇类、虱等也可传播非瘟病毒。厩蝇吸食发病猪血液24h后即可传播非瘟病毒,并能够携带高浓度的病毒超过48h[2]。还有血虱也可携带非瘟病毒。
        2 非洲猪瘟的主要症状
        通常情况下,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其潜伏期为5至20天,除了感染病毒剂量、感染途径等具有一定的差异,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隐形感染等。在这些感染症状中,致死率最高的是最急性和急性感染,发病后临床症状相当明显,病猪通常在1至2天内就会迅速死亡。通常最急性感染与养殖户的日常养殖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养殖中在消毒清理、供水等环节一旦发现感染现象需要立即采取疏散与隔离措施,在第一时间切断传染,避免发生蔓延。
        3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技术
        3.1政府指导防控技术
        政府部门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同时需不断提升基层兽医工作者及养殖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水平,定期组织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及技能培训,并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3.2 完善疫情监测
        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并完善非洲猪瘟疫情实时监测程序,一旦养殖户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必须在第一时间采集血液组织标本,立即送至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检验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3]。
        3.3 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宣传
        相关政府部门需对非洲猪瘟强化宣传力度,耐心引导养殖户了解和掌握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技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宣传片、微信、QQ、标语等多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主要包括;非洲猪瘟的主要症状、危害后果、流行趋势、防控技术等,引导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加入防控非洲猪瘟的工作中,大力营造共同防控、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3.4 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的作用,结合当地生猪养殖具体状况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对当地生猪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车辆、猪群,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消毒、检疫程序。另外,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应引导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生猪养殖环境,定期搞好圈舍、饮食器具的消毒、卫生清理工作,确保养殖场的水源、饮食等环节无病毒污染[4]。养殖户在生猪养殖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针对生猪的品种、年龄、性别等安排不同的养殖区域,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安全措施。
        3.5 科学防控管理
        第一,养殖户应保持合理饲养密度。根据圈舍实际面积按照常规标准饲养合理数量的生猪,同时搞好养殖计划,科学控制生猪饲养密度。第二,科学调控圈舍温湿度,搞好通风管理。养殖户应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保持圈舍合理的温湿度,在高温季节需要防暑降温,保持通风良好,低温季节搞好防寒保温。第三,慎重引进猪苗和种猪。鉴于目前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养殖户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如果需要购买精液进行配种,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品牌厂家。确需引进猪苗、种猪,特别需要注意,引进后必须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隔离饲养观察,经过观察确认无任何疫病感染后方可计入圈舍共同饲养,避免引进生猪带入病毒造成传播感染,导致出现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四,及时淘汰老弱病猪。养殖户应依据相关制度规定的淘汰标准及时淘汰老弱病猪,同时加强员工树立正确的养殖管理观念。第五,规范疫苗免疫管理。养猪户需要定期对养殖生猪实施抗体检测,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搞好养殖生猪的基础疫苗接种工作[5]。选择疫苗时,尽量选择无血清培养工艺生产的品牌疫苗。
        3.6 科学饲养防控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尽量创造出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饲养过程中科学搭配饲料配比,保障生猪的饮食质量,给猪群提供无污染的清洁饮用水,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来促进提高生猪自身对非瘟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结语
        总之,我国从2018年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该病已在我国广大地区开始传播流行,不仅导致我国生猪产能迅速降低,还引发猪肉价格的飙升。为保障市场猪肉的有效供给,使人民群众对猪肉的需求得到满足,相关政府部门需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制定出扑杀病猪补贴政策,加强生猪养殖扶持力度,鼓励增加养殖规模,提高禽肉生产量来替代猪肉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对非洲猪瘟尚未有效的治疗和免疫措施,所以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汤贵生,王骏俊,等.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及管理措施调查以安徽鸿远牧业有限公司为例[J].养殖与饲料,2019,(11):6-8.
        [2]杨丙友.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及散养户如何做好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工作[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09):36-37.
        [3]闫邦清.浅析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2):94.
        [4]孙永健.对我国畜禽养殖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以非洲猪瘟疫情应对为例[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2):57-63.
        [5]刘玄福,向还鹏,刘春玲,等.非洲猪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4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