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宁开平
[导读] 摘要: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休戚相关,备受森林管理人员的重视。
        灵山县自然资源局  广西钦州  535400
        摘要: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休戚相关,备受森林管理人员的重视。加强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突出预防导向,强化责任意识与技术标准,形成细节化的工作机制。本文据此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意义,并重点分析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具体途径及建议。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森林管理;林业生态环境;工作专班
        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工作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开始引发各界关注。林业工作的推进必须要以森林系统的构建、维护为核心,千方百计提升森林的整体覆盖率,同时在此基础上确保森林系统性安全,运用各类技术手段维护森林有序生长,这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为此,要更加重视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其作为一个技术要点来抓,不断增强防治意识,落实各项防治举措,力求取得工作持续进展,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以预防、治理、调节等手段为载体的技术工作,它直接作用于森林系统,具体到林木、幼苗甚至种子,与森林的生长全过程存在密切关联。更重要的是,病虫害防治是消除病变、虫害对森林健康生长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针对性极强,技术含量很高,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推进,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在整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决定林业资源能否持续培育、能否为生态屏障构建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与森林的有效健康成长存在复杂的内在关联。因此,一旦森林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病虫害,且缺乏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举措和方案,则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枯萎、死亡,严重威胁区域的林业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森林养护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支撑性意义。尤其是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引领,可以将林业生态环境构建的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促进林业生态的完善与布局的规范。在我国推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中,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突显其关联性意义,同时也具有技术性指标价值,其全局性地位不容小觑。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工程性任务,也是一类“细水长流”的技术活。需要林业管理人员与技术员耐心操作、精心维护,切实提升防治工作的执行水平,唯有此,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才能有效助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一)形成“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理念,提高防治认识
        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预防为核心,以中后期治理为辅的基本理念,形成先导性认识,提高全体森林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的防治认知,形成科学的防治观念。要突出防治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设定中长期目标,将防治任务具体化、细节化,按照“每日一更新,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汇总,每季一整合”的工作要求,把防治技术举措落实到位,尤其是要突出预防工作的务实性。
        如,按照分班包片的原则,每个技术人员负责特定区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定期人员巡查与“回头看”,检验防治工作的效果。提前设计病虫害防治预案,根据森林所在的地理自然环境与气候状况,设立多套防治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森林大面积或大幅度病变、虫害等问题,要及时会同林业专家、气候专员、森林管理员等,开展会商协调,制定周密的治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小病虫害损失,切断病虫害区域与周边森林的联系,防治病虫害大面积蔓延和扩散。
        总之,形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工作机制,能够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具深度,同时体现工作的务实效果。


        (二)精选良苗,优化栽培,提高林木病虫害“免疫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头开始抓起。选择优良的幼苗并进一步优化栽培、种植工作,可以有效增强林木的整体免疫力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同时确保区域性森林整体安全。树木、林木与人们熟知的瓜果蔬菜在生长机理上具有类同性,即优质的种子与幼苗可以增强林木生长期的整体“性能”,同时有力提升其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因此,对优质的林木幼苗进行筛选,可以确保从源头上杜绝具有病虫害隐患的幼苗被大量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森林的“健康度”。把优质林苗的筛查与科学栽培、种植工作有力统一起来,提升幼苗发育、成长阶段的消毒、生物检疫等工作力度,增强林木幼苗的外部抵抗力。
        总的来说,在森林栽培、种植的初期,强化对林木幼苗的筛查,加上先期的消毒、检疫、生物性防治手段,可以确保幼苗的培植更有技术支撑,也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机率。经过科学手段筛选的林木幼苗,与普通林苗相比拥有更强大的抵抗力与免疫力,这对森林整体病虫害防治工作无疑是一大利好。
        (三)建立周期性的病虫害筛查与排查机制,早发现早处理
        形成周期性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与章程,确保防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时发现并处理森林病虫害问题,对出现的病变、虫害等问题,定期排查,快速加以处置,确保病虫害防治举措落到实处。按照森林管理的整体要求,开展定期的巡查、督查,建立多层次的筛查与排查机制,以实现“不遗漏每一棵树”的目标,确保林业整体安全与生态稳定。
        例如,要形成定期的森林检疫与区域技术防治,及时将森林中的病虫木、机械损伤木、衰弱木以及枯立木等容易引起害虫授染与蔓延的林木及时清理干净,确保隐患区域的林木不受病虫害侵扰。同时,也要坚持把预防工作同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源头抓起,将预防措施融入营林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绿色防虫工程”,以确保防治工作不落入俗套,更好的彰显务实性效果。
        (四)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专班制度,加强技术性监测工作
        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依赖技术人员的细心维护与排查,这其中人员的构成与执行必须体现“专业化”特性,必须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工作价值。引入、培养一批懂林业、熟谙病虫害防治、掌握信息化监测技巧的工作人员,形成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专班,严格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规章制度开展日常巡查与治理工作。对专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形成经验,加以调整,以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加强技术性的监测,建立红外红外监控设备网,完善区域森林的动态监测数据平台,及时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监测分析,以提前筛查出森林中局部或区域林木存在的病虫害风险,并依照防治条例开展工作,将病虫害隐患消除在萌发阶段。定期更新区域性森林病虫害监测、筛查的技术手段,不断引入更先进的治理方法,切实提升防治的针对性与技术含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优美良好的人居环境所必需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的森林维护与日常管理十分重要,其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是具体到林业工作细节中,与森林日常巡查、排查与技术治理存在密切联系。从制度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专班,提升技术手段的监测与分析水平,落实预防性工作举措,加强病虫害的治理与筛查,以确保区域性森林免受病虫害侵袭。唯有此,森林病虫害防治才能取得不断进展,进而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
        参考文献:
        [1]曹振娥.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探讨[J].种子科技.2019(16).
        [2]邹锡彬.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途径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9(04).
        [3]刘晨晨.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优化途径初探[J].种子科技.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