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分析的概述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文凯
[导读] 摘要: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和分析工作有助于了解土壤环境现状。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和分析工作有助于了解土壤环境现状。而为更好地掌握土壤环境,则应准确把握现行规范,认真分析土壤环境调查中的主要内容,以充分发挥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分析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分析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有利于保障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自2016年起,我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强调了土壤环境调查、污染评估及土壤环境监测等多项内容和任务,因此,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和分析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土壤环境调查必要性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性土壤环境调查中发现,工矿业、农业、城镇化等多种人为活动是引发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适度增加调查频率,加大调查深度,全方位了解土壤环境发展现状,能够为我国生产生活提供专业指导。另外,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水污染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较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人员务必准确、全面地掌握真实的土壤环境资料。
        2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的特点
        2.1土壤污染的特殊性强,难以监督
        土壤污染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富集性和不均匀性,这也是监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肉眼无法清晰观察到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且土壤中的污染物流动性较差,均匀度也相对较差,在土壤环境监测中需设置的电位及采集样品的数量相对较多,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多种形式富集到土壤当中,但土壤资源无法自行消化污染物,进而破坏了土壤环境。
        2.2污染源头不明确,梳理难度大
        上世纪,我国出现了乡镇工业热潮,小电镀、小熔炼和小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上述小规模企业分布范围较广,规模有限,生产设备相对简单,未设置专业的环保设备,进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又由于我国污染企业排查工作的时间不长,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污染源头,对梳理工作造成了障碍。
        2.3监测项目多目标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也应在开展重金属和有机物监测的同时,将其范围拓展到无机、有机、金属和生物等多个类型的监测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概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调整策略。另外,建立土壤监测系统网络,在保证数据连续性和时效性的同时,提供并反馈准确的全国土壤环境数据。
        3土壤环境监测分析
        3.1监测布点的主要原则
        在全方位保障监测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需按照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布设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经济性、可行性原则主要指在充分考虑点位布设成本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发展实际,促进后续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在布置监测点的过程中,需体现全面性和代表性特点。布置点位时覆盖所有的调查区域,监测不同类型的土地和污染场地。选取的点位一方面要全方位满足监测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准确获取环境信息,这也是布设监测点位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除此之外,布设点位时还需全方位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不同的监测点位间要联系密切,充分展现数据的差异,使其形成鲜明对比。部分特殊点位布置中,全方位考量监测区域的地貌特征和环境特点,合理调整点位的具体位置。最后,在布置监测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性和继承性原则。若监测区域现有监测点位,可合理利用现有点位,无需设置全新的监测点。在布设监测点时,必须认真分析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划,使监测点高度顺应时代建设和发展要求。


        3.2确定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主要分为基本项目和特征项目两个部分,调查范围内设定的背景监测点,监测项目涵盖标准中所有的基本项目与特征项目。对于调查范围内现有的土壤环境风险区域监测点,监测项目主要涵盖标准中的全部基本项目和特征项目,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均可采用监测特征项目。
        3.3确定监测频率
        在基本项目当中,若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为一级,则应至少组织1次现状监测。对于评为二级和三级的项目,且有三年内的监测数据,可使用该数据,省略现状监测。但是所有的监测数据均需全方位满足项目要求,同时控制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特征项目中,要至少组织1次现状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环境调查是一种结果调查,主要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及纵向结果频次调查类,企业需结合实际自行开展土壤监测,监测频次保证1次/年以上。而对于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调查,则可根据管理要求明确具体测定频次。
        4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
        4.1监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执行标准推荐方法、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方法及其他等效方法。标准推荐土壤测定方法又包含pH选用电极法、重量法、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此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可用于金属化合物之中,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应用在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类中。
        4.2质量控制
        基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基于样品运输、流转、保存、处理和确定监测方法、实验室内部及外部质量控制等诸多环节,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形成详细的质量控制报告。
        5常见土壤环境调查结论及报告类型
        当测定土壤污染物含量未超过风险筛选值时,认为基本不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当初步调查阶段测定土壤中的污染物超过了风险筛选值,应基于场地调查导则组织风险评估工作,注重调查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若测定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未超过风险管制值,可在风险评估工作中确定污染浓度,并准确判断工作人员是否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与修复措施。详细调查过程中,当测定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风险管制值时,确定存在较大的土壤污染风险,这也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对此,要及时采取多种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常见的评估报告类型有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报告、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方案、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等。重点监管单位需要生成的土壤评估报告主要有,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调查报告、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监测报告、隐患排查报告和自行监测报告等。
        6结语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将水文地质调查分析作为重点内容,并基于专业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熟练操作相应的底图软件、制图软件和土壤预测软件,以此全面加强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学玲.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分析的概述[J].化工管理,2020,No.559(16).
        [2]周冰,梁卉,高芳,等.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监测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4).
        [3]凤星宇.我国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0(04).
        作者简介:文凯(1982-10-23)男,回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向自然工程类,测绘,地质勘查,规划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