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哲1 张波2
[导读] 摘要:在倡导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工程施工进行优化成为大势所趋。
        黄河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倡导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工程施工进行优化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便以水利水电施工为前提,在对施工给环境所带来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原则,围绕科学施工策略展开了讨论,并得出重视乡土设计、调整防护方案等结论,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水土环境;水利水电工程
        前言:众所周知,水利水电施工的目的是开发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在实际施工时,有关人员应重视水土保持,真正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因此,要想使水土保持效果达到预期,关键是明确施工给环境所带来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措施,本文所分析内容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1、水利水电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在水土保持方面,水利水电工程所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陆生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给陆生环境带来影响的原因,主要可被归纳如下:其一,施工往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若施工过程存在随意修筑临时设施或乱堆弃渣的情况,将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若施工人员没有做到科学开挖,将给表土和山坡带来较大搅动,不仅附近植被会被破坏,还会增加河道淤塞及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可能,进而给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其二,人员践踏和机械碾压是青苗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可能被工程施工波及的对象,还包括文物景观以及地形地貌。其三,若工程建设在河道上方,极易出现大量渣土滚落的情况,此外,在进行围堰施工时,施工所产生土石也有一定概率落入河道,从而给行洪及防洪带来影响。
        1.2水生环境
        第一点,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均建设在天然河道之上,虽然这样做能够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却带来了水生环境被破坏的问题,非连续化以及均一化河流形态的出现,成为生态多样性被改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天然河流对工程进行建设,会使河流自然形态发生变化,不仅局部含沙量及水深会被影响,水文泥沙也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河流地质和水质环境均会出现变化。若有关单位计划对水库进行建设,水生环境所受到影响将更加明显,这主要取决于水库水温结构和水流速度较慢等特点。
        第二点,工程施工所造成影响还会波及到水质。水利水电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相关流域水速放缓,这一变化所带来连锁反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水气交换速率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减弱,水体自净所需时间延长;其二,沉降加强,重金属快速沉降,无形中加深了水质污染程度。
        第三点,工程施工还会影响当地气候与地质。例如,水库施工会形成极为广阔的水域,相较于施工前,水体蒸发量将出现显著增加,随着大量水汽进入大气层,雾天和雨天增多,气候被改变。此外,对大型工程进行施工,还有一定几率加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
        2、水利水电施工原则与策略
        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要想取得理想水土保持效果,关键是准确把握相关原则,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策略,具体如下:
        2.1施工原则
        2.1.1保护自然资源
        首先是保护植被。植被的作用主要是防水防风,水土保持,阻挡泥沙,调节局部气候。在工程规划阶段,有关人员就应当将保护植被的工作提上日程,确保其作用可得到应有发挥。
        其次是保护地貌。要想使原始地貌得到保护,有关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落脚点,在加大临时占地、弃土区域管理力度的基础上,确保弃渣可得到有效利用[1]。在规划料场并确定料源时,优先选用废渣及土石料,这样做既能够避免过度开采问题出现,又可解决废渣大量堆积的问题,在为地貌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优化水土保持效果。
        最后是保护表土。作为宝贵自然资源的表土,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工程均处于峡谷或高山中,可被用来对苗木进行种植的面积有限。待施工告一段落,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种植土修复并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保护表土资源很有必要。
        2.1.2尊重客观规律
        众所周知,大自然能够做到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在演变过程中,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处于相互作用状态,随着物质持续循环和能量有效转化,相对平衡且能够自行调节的生态系统形成。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时,有关人员应对两方面内容引起重视,一是以现场自然条件为参考,尽量减小施工的占地面积,二是以地理特征为依据,在避免原有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使工程和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效果。
        2.2施工策略
        2.2.1做到生态优先
        在规划并设计水土保持方案时,有关人员应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核心位置。近几年,持续发展的科技给水土保持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关人员既要重视水土固持,还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改善。关于生态环境恢复,实证有效的方法是植树种草,实验证实,在降水频率、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区域,其雨水冲刷量较裸露地面减少约80%,此外,载水量也有所增加[2]。由此可见,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在施工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应当是植被所表现出固土保水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实际施工时,有关人员应以当地情况为依据,通过制定针对性策略的方式,确保水土流失情况可得到缓解与预防。
        2.2.2重视乡土设计
        由于乡土植物要在特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才能产生,由此可见,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乡土植物,其特性与当地其他植被特性的重合度极高。在施工阶段,有关人员应以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依据,通过科学搭配适宜苗种的方式,使乡土设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如图1)。
 
        图 1 乡土植被种植效果
        综上,对生物多样性加以维持是施工重点,在实际施工阶段,有关人员可视情况选择对地方植被进行种植,通过打造生物群落的方式,为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护[3]。从某个角度来说,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便可推动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物种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2.3引入修复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地多为降水量少、水分蒸发迅速且土层较为瘠薄的区域,要想恢复当地生态,关键是掌握可突破水分及土壤制约的方法。在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人员应酌情引入新工艺或新技术,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加快贫瘠、干旱地区生态的恢复速度。
        2.2.4调整防护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多个子工程,其中,给生态系统所带来影响最大的子工程为河流整治。河流整治往往要在水陆交错带对防护结构进行搭设,而水陆交错带的另外几重“身份”分别是植物发育地、动物生活区,这也给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岸坡防护时,有关人员应以生态建设所提出要求为落脚点,以工程安全且可靠为前提,优先选用能够融入周围环境的护岸形式。例如,减小浆砌块石等透水性极差的硬质材料的占比,转而使用反滤效果良好的堆石,并将护岸结构替换成自然材质+多孔混凝土的柔性结构,使植物和动物拥有良好的生存及繁殖环境。
        结论: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所开展施工,既要对经济效益引起重视,还要将提升环境效益视为主要任务。由此可见,未来施工的重点应放在水土保持方面,以当地情况为依托,通过引入新工艺与新技术等方式,使水土保持效果最大程度接近预期,为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吴玉权.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及注意事项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4):48-49.
        [2]何志辉.水利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12):7+9.
        [3]张升第.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0,43(11):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