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卫生大数据的职业性噪声危害的精准防控模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冰
[导读] 摘要:在职业性噪声所致健康危害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噪声作业工人自我防护意识,督促其正确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
        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在职业性噪声所致健康危害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噪声作业工人自我防护意识,督促其正确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职业卫生大数据的职业性噪声危害的精准防控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噪声危害;疑似噪声聋;职业禁忌证;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精准防控;自动预警
        引言
        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可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除可引起听力损失及噪声性耳聋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尽管从源头上进行噪声控制是治理职业性噪声最有效的办法,但由于生产工艺与设备成本等的限制,部分企业较难从根本上控制噪声。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收集方式
        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病危害申报信息系统中导出辖区内有毒有害企业的申报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规模、企业危害因素等。从上海市职业卫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导出辖区企业的职业卫生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地址、行业类别、企业规模、经济类型、人员情况,主要产品、原辅材料、企业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等。从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取辖区企业作业场所委托检测报告,再组织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录入统一的Excel表格,包括企业名称、行业类别、经济类型、作业场所、岗位、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等信息。从上海市职业卫生工作平台中导出辖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动监测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行业类别、经济类型、企业规模、作业场所、岗位、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等信息。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获取职业病工伤的鉴定及理赔信息,包括员工姓名、单位、职业病病种、工伤鉴定申报情况、理赔情况等。每季度从辖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导出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按统一的Excel表格分类整理,包括企业名称、员工姓名、年龄、性别、岗位、工种、工龄、接害工龄,体检类别、体检关键指标信息、体检结论、体检机构等。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获取职业病报告信息,包括职业病种类、病例姓名、性别、年龄、接害工龄、企业名称等。
        1.2数据清洗与质控
        整合当年辖区申报信息和企业职业卫生档案信息,生成当年辖区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不一致的时候由社区相应工作人员核实后反馈。其他数据库涉及企业基本信息者均以当年辖区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准进行修订。企业职业卫生档案信息采取社区交叉质控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质控2种方式进行;各社区录入的委托检测报告信息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人进行质控;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信息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进行交叉质控后再录入,导出后再进行二次质控;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由区疾控组织专人和专家按照据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整理和质控。
        2、职业卫生大数据应用不足之处
        大数据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运用中离不开数据源这个核心问题。数据源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职业健康监护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体检机构,不同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对体检结果的表述不一致,甚至有些机构的数据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表达,往往无法进一步利用体检数据。如噪声结果的表述,缺少双耳高频听损的具体值;如企业基本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也会对结果的分析运用带来偏差;如企业检测信息的准确性,将直接导致职业健康损害与场所噪声强度无法关联。同时大量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中劳动者工种、接害工龄信息不全,都将导致大数据分析利用出现偏差或无法运用。信息化时代,面对海量的职业卫生大数据,数据格式不统一,往往无法兼容和整合,常常产生信息碎片化,或形成数据孤岛,需要专业人员在运用前进行大量的清洗转换,主要原因是信息储存的标准不统一,强制融合有时又会存在数据质量无法辨别的问题。职业卫生大数据的收集,将产生海量的企业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必将采取严格的保密和监控措施。大数据越开放越有价值,但只有处理好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和效益。

目前,松江区的职业卫生大数据分析还停留在人工汇总到Excel表中,再用Excel统计功能进行分析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分析费事、费力,且容易出错。
        3、建议及方法
        3.1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该厂主要工艺包括电锯下料、铸造、锻造、抛丸、数控机加、电镀、电切削、喷涂、热处理、喷漆、总装等工序,另外设有锅炉和空压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下料、锻造、抛丸、喷涂等。多数岗位工人能够按照要求佩戴防噪耳塞。该企业主要岗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危害情况见表1。噪声强度范围在60.6~113.3dB(A)之间,电镀工101.3dB(A)为吹扫作业,每天大约进行10min。
        3.2噪声强度分级情况
        为进一步明确各岗位人员噪声危害程度,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对噪声超标岗位进行危害分级,该企业主要岗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作业分级情况。共计31个岗位为Ⅰ级(轻度危害),22个岗位为Ⅱ级(中度危害),9个岗位为Ⅲ级(重度危害),4个岗位为Ⅳ级(极重危害)。
        3.3防噪声设/措施
        企业对噪声较大的设备,相对集中布置,采用减振基础、设备消声、隔声等综合降噪措施;企业制定有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根据各岗位接触噪声强度、作业特点等配备3M1110子弹型防噪耳塞,SNR值为31dB(A)和PELTORH10A型防噪耳罩,SNR值为35dB(A),根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要求,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在85~95dB(A)之间的岗位应配备SNR值为17~34的护耳器,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超过95dB(A)的岗位应配备SNR值大于34dB(A)的护耳器,在组合佩戴防噪耳塞和防噪耳罩的情况下[SNR值估值为40dB(A)],符合《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要求。
        3.4近3年来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噪声的主要职业危害为听力损失,作业人员的听力损失与接触噪声强度、累计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相关,存在时间-剂量反应关系,企业建立了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2014年参加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共计1611人,检出听力下降者16人;2015年参加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共计1416人,检出听力下降者11人;2016年参加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共计1409人,检出听力下降者9人,听力下降者均调离产生噪声的原工作岗位。
        结束语
        从设备更新、消声技术和职业卫生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企业应加快设备工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速淘汰产生高噪声的老旧设备及工艺;产生高噪声的岗位应设置合理的班制,保障一定的工间休息时间,可采取增加班次、轮换作业等方式以减少噪声接触时间,作业人员应按要求正确佩戴护耳器,管理部门须加强对护耳器佩戴情况的监督管理;应注意对锻造车间锻工的个人听力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钱学全,郭文婕,王伟红,等.噪声作业高频听力损伤人员健康监护的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4):318.
        [2]王鑫,胡伟江.使用听力保护用品的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损失特征研究[J].卫生研究,2015,44(5):848-850,880.
        [3]简洪利.我国职业病患者救济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4]王戎,冒亚明,栗玉华.大数据推动职业健康精准管理[J].劳动保护,2017(12):35-37.
        [5]李敏嫣,黄德寅,张倩,等.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评价方法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6):414-417,4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