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楠
山东万祥矿业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发现,大数据利用云计算、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数据,但同时还存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难以过渡、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技术应用成本高、大数据成本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不强、不能保障隐私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加强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建立大数据成本管理部门、将大数据平台管理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等措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成本管理;数据共享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与信息化软件、平台全面融合,不仅提高了企业成本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强化了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还为企业投资和运营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但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企业的资金管理与运营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就此,文章以煤炭企业为例,以大数据为背景,深入探究煤炭企业在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优化建议及对策,促进煤炭企业更好地运营与发展。
1 企业工程成本概述
企业工程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耗费的资金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支出范围由国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确定。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也计入了成本。成本的作用如下:(1)成本是补偿企业生产耗费的尺度,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进行一定的补偿。(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成本上。(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商品经济中,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4)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价格等因素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盈利。
2 大数据背景下煤炭企业工程成本控制
2.1 产量分析模块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煤炭企业中,煤炭生产成本在在很大程度受产量制约。集团成本控制系统中产量分析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部分:①总产量分析:按照集团板块整体,分析各煤种、各期产量数据。并建立产量纵向比较、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同期及历史数据比较分析,解释产量波动原因。②产量多维分析:按照各煤种、各生产矿井、历史同期、产量预算(计划)等多个维度实现产量信息的多维查询,并逐步实现产量数据按日动态汇总查询,以及产量向队组的穿透查询。③产量执行分析:对各矿产量完成情况、产量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原因。④进尺比较分析:对各生产矿井掘进进尺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及时获取各生产矿井生产进度,并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⑤剥离量分析:对露天矿剥离量进行动态比较分析。⑥产量预测:建立生产进度与产量之间的动态预测模型,对各生产矿井产量进行预测和分析,支持滚动产量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建立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联分析,支持依据滚动产量计划编制滚动成本计划,修订目标成本。⑦产量预警:根据各生产矿生产状况和产量目标,实现对产量的自动预警。⑧产量评价:对各企业产量进行综合评价。
2.2 规范工程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的质量。
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让管理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调整和完善后续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进行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比如说目标成本法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利润的一种成本管控方法,在使用目标成本法时,会涉及到竞争价格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客户对于产品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而更加明确客户会为产品所支付的价值,进而来规划产品的生产、运营、销售等全部流程。基于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成本核算的流程,确保成本核算具有规范性。例如: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最为主要的管理模块就是生产环节,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生产环节成本核算的重视,对于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技术等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的掌控,从源头上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
2.3 加强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企业应自觉将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方便引入大数据技术,避免因为企业硬件不过关而造成的应用失败。一方面,企业应制订战略计划,设计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服务器,完善大数据平台,与其他系统相辅相成、高度融合。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使不同部门高效共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解决信息传递低效等原因造成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浪费的问题,从而使高层管理者实时监控企业各部门活动,及时了解有关数据信息,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2]。
2.4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成本监督机制
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铸就了大数据技术不断拓展与应用,要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促进煤炭企业更好投资、运营与发展,就要从构建信息化平台,以及健全成本监督机制入手,确保信息化平台能够直面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等全过程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对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及时、完整的记录、统计与分析,形成综合性成本数据,再结合大数据特征,来优化运作流程,降低资金投入的盲目性,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在成本管控过程中,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建立完善了物资材料管理台账,实施菜单式管理,从材料入库到发放、使用进行动态跟踪监督考核,有效提高了物资使用的透明度。公司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各项资金成本的投入和利润进行很好的统计,并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运用盈利和亏损来分析不同的经营项目的效益,为之后的经营规划提供参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3]。
2.5 综合实施成本目标
在战略成本目标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以目标成本管理为出发点,在注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科学成本管理。企业战略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等特征,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从成本节约角度出发,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各种复杂环境的前提下,选择和优化企业发展战略。(2)在企业战略布局下,从各经营环节和作业流程方面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综合实施成本目标需要在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成本区间,针对超出范围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将成本始终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当然,在目标导向的成本管理中,产品服务质量也要跟上,成本节约不能以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为代价,而要从那些看似不可少实际并不产生效益的作业流程入手。从质量成本总额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质量成本和既定的比较基数比较分析、损失成本分析等方面达到质量成本控制要求,真正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放弃传统工程成本管理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应用新成本管理模式,更好地推动成本管理向数字化、共享化转变,打破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彬.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28-35.
[2]张敏.大数据审计:五大趋势与五大挑战[J].会计之友,20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