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部编六下第二单元是外国名著单元,对老师们的教学挑战很大。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面对外国名著阅读总有畏难情绪。原因有二:国外名著与国内名著语言风格差异大;国外与国内文化、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差异大。 那么,如何迎难而上,如何更好地教学外国文学名著呢?下面,我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研读教材编排,把握教材特点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精读课文是《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略读课文是《骑
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不难发现,课文题目里都标注“节选”,意思是我们引导学生读节选从而有兴趣读整本书。这样能够降低直接阅读外国名著的难度,其实是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大的铺垫。 我们也发现,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历险类题材的,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合整个单元编排来看,除了三篇课文外,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就是引导学生就同一本外国名著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分享交流,指向为整本书阅读。习作《写作品梗概》同样是让学生介绍一本书,如何来介绍,可以吸引听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向也是整本书阅读。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更是引导学生怎样读好整本书。
研读教材整体编排,我们就能清晰把握教材特点,通过几篇选文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口语交际等单元其他内容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
二、利用梗概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是用来概括电影、电视、小说等的主要内容。我们
容易将梗概和缩写产生混淆,两者是有不同的。梗概更注重语言的锤炼,而且梗概在遵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鲁滨逊漂流记》。课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
组成。梗概部分,编者运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ll万字的小说,浓缩提炼成了ll00个字左右,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了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细读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的生存环境之恶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课堂上,学生对梗概的学习,充分激发了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阅读自然水到渠成。
三、结合课后习题,寻找教学重点
部编本教材非常大的特点是,利用课后习题可以构架起整个教学重点。下面,依然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如何结合课后习题,寻找到教学重点的。
(一)第一课时,教学梗概部分时,教师结合课后第一题来组织教学:
1.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2.请对照梗概,完成教材习题的第一道题(流落荒岛一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一回到英国)。
3.这些情节的顺序能随意交换吗(不能,因为故事情节依次接续发生。 )
(二)第二课时,教学节选部分时,教师结合课后第二题来组织教学:
1.读节选内容,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2. 交流讨论: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教师仔细研究课后习题,不难发现,习题就是指向了教学重难点。教师利用课后习题架构起自己的教学板块,课堂就会呈现出简洁、有效,也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四、尝试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本单元的课文篇幅较长,且因为是历险故事,所以情节也较为曲折离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名著故事情节,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以《骑鹅旅行记(节选)》为例,先出示导语“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引导学生默读后将故事情节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表现。
以上呈现的只是学生中最普通的一种思维导图形式,实际教学中,学生有许多更活泼有创意的思维导图形式。通过这一手段,我们理清了故事的情节变化,将曲折离奇的历险故事一目了然地做了梳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中,教师也多次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故事情节,对学生把握复杂的情节起到了拐杖的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六下第二单元的外国名著教学带给我们很多挑战,同时也引发我们很多思考。总的来说,让我们采用各种手段,最终让学生喜爱阅读外国名著,喜爱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