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萱
甘肃环县第五中学 7457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教师更要将"互联网+"融入课堂中,这样才能保证与时俱进。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引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是将授课重点放在记忆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上。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通过测试,但脱离了时代发展,且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想要改变这一形式,就要对教学方法有所调整和创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一、建立微课堂,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有效性
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对教育事业产生巨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其更好的掌握知识。目前,各大高中班级内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或是交互式白板,合理的运用可以创建可视化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而微课是近几年,各科教师们都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简短、精炼的视频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核心的知识点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1]。举例来说,在学习《程序的循环结构》一课时,主要需要帮助学生理解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并初步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一课中的内容较为抽象,单纯利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微课视频,课上先播放微课,之后再详细对学生讲解循环结构。课堂初始,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程序处理的问题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重复处理的问题,如录入班级40个学生的成绩,并统计三门课的平均成绩。这需要输入每名同学的三门课成绩,并计算平均值后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重复,非常繁琐,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微课中要主要凸显用“while语句”来实现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并通过观看视频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倡导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很多弊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多会忽视这门科目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课上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教学效率。课堂中如果遇到难题不会尝试主动探索,而是第一时间询问教师,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算法和算法的描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从而引出新课。如“牧羊人带了一头羊、一只狼和一颗大白菜过河,但只有一艘小船,每次牧羊人只能带一样东西过去,如果让羊和狼单独待在一起,羊就会被吃掉,让羊和白菜单独待在一起,白菜也会被吃掉,牧羊人该如何过河呢?大家动脑来设计方案吧!”学生们则可以按小组讨论,并设计牧羊人过河的方案,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讨论和交流中,生生之间会产生思维碰撞,这对培养主动探索意识有着较大的帮助。
三、利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实践和运用更加重要。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捷的辅助工具,学生要在学习中懂得实践和运用才是根本。因此教师要多设计实践演练环节,让学生在其中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帮助其养成计算机思维[2]。举例来说,在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课时,教师要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先分析具体问题,然后根据算法和编程求解来掌握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教师可以将“鸡兔同笼”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小鸡和兔子一共有49个头,100个爪子,知道有几只小鸡?几只兔子吗?”高中生都学习过方程,会下意识的运用数学思想探寻答案,教师先让其分析解题思路,再尝试利用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被难倒,这时教师进行演示,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程序,对照解题思路解释程序语句的作用。然后让每位同学都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输入程序代码后尝试运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工作,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帮助,当其完成编程工作且对编程环境熟悉后,教师还应对部分学生的程序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社会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点并不是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多少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提高核心素养,锻炼其思维和能力,以便能力可以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翠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互联网+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103-104.
[2]李霞.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