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美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摘要: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观体现。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2015~2019年博士生学位论文逐步实施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为案例,通过五年评审结果分析我校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客观性、质量现状,分析存在“不合格”意见论文的共性问题,总结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成效,为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促进学校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阅意见
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下我国在教育领域步入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追求。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1]。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博士研究生教育已由规模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主线[1]。
学位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出口,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博士生导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其落脚点是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从而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学位论文评阅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和综合体现[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各项评价指标成绩齐全的895篇学位论文的3784份评审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评审制度是控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4],学校自2015年开始改革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实行博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委托第三方学位中心评审平台匿名评审。在学位中心推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位条例的规定要求和学校学科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博士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五个分项评价、总体评价、是否同意答辩、综合评价(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修改建议等),并对每个指标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如表1所示。评阅专家根据上述指标分别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相应对博士学位论文给出总体评价成绩,最终在是否同意答辩的四个选项中给出对论文评审的结论,并按照评阅要求规定,评阅人应实事求是地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对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明确表明意见,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性做出简要评述,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3,5]。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结果的相关度分析
表2-6分别对应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优秀、良好、中等、较差)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学术规范与写作规范五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优秀、良好、中等、较差)间的相关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综合表2-6可以看出,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五项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几乎均为良好以上;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良好的,五项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优良的比例达到90%以上。由此可见,五个单项指标成绩都为良好以上是获得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充分条件,这表明评阅专家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现行博士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真实衡量、体现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这是进一步促进引导和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基础。另一方面,
评价结果的一致率反映了各单项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与总体评价的一致率依次为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为(76.453%)、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73.309%)、文献综述(65.962%)、论文选题(64.561%)和学术规范与写作规范(55.048%),表明在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评阅专家更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和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这也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
各单项评价指标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以及文献综述三个评价指标结果获得优良成绩的,分别有99.414%、96.790%和95.078%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均能获得优良;在各单项指标结果获得优良成绩的,而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结果低于优良的,其所占比例由低到高依次为论文选题(6.641%)、学术规范与写作规范(5.765%)、文献综述(4.922%)、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3.210%)和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0.586%)。这表明,创新成果与创新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以及文献综述三项体现研究生创新、科研和专业知识素养能力的指标,是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获得良好以上的重要条件。博士研究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验工作能力,并做出了很好的创造性科研成果,才能够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可和良好评价。
存在“不合格”意见论文的显著特征分析
论文写作规范性欠佳,学术态度不端正。论文写作的语言、格式与排版等方面是学位论文质量的直观呈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在论文写作规范性方面能带给阅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和第一印象[6]。对于存在“不合格”意见的论文,专家的意见集中在论文排版随意、绘制图表不规范、标点符号、西文字符和单位的书写或简写不准确, 存在“条理不清晰、有逻辑错误”“文笔欠流畅,语言的准确性与学术性需进一步提升”“引用数据和文献未注明来源,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许多低级错误,完全是由于作者投入时间和建立不足,仓促成文,敷衍了事造成的,归其根本,都是由于作者学术态度的不端正、不严谨造成的,而作者的主观态度恰恰是决定论文质量的根本因素。
论文选题不严谨,立意不明确。为确保研究的深入、详实、专业,能够充分、全面地体现科学研究水平,在广泛阅读相关基础文献、了解当前研究重点及动态的基础上,梳理研究思路,保障思路清新,逻辑严明[7]。此类存在“不合格”意见论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选题的学术研究或应用价值小,多为重复性工作,没有明显的研究价值;②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不符、甚至与所学专业无关;③论文选题不规范,题目宽泛、所言不明,偏离选题,无法成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导师,对于选题的价值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等方面未能做出准确的把控。
专业基础薄弱,科研能力不足。博士生在读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究,“创造性”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扎实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这为塑造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做出创造性贡献提供基础。学位论文所呈现的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等内容集中体现了博士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而体现科研能力。一些“不合格论文”被专家指出文献综述撰写水平低,直接表现为结构混乱,仅停留在低水平地罗列现象和数据上,由于文献阅读的浅层化和碎片化现象,无法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无法对课题的研究脉络、进展以及不足等问题进行宏观和深入的把握,从而难以准确把握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缺乏理论深度。另一方面,一些论文结构不严谨、研究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作者无法从实验数据、科学规律和机制机理等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地解析,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主观臆想给出结论,因此被评判为“研究结论不可靠,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不足”。
论文创新性不足,研究价值不高。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合格标准做出的规定,“原创性”和“知识贡献”是博士论文的核心评价标准。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通过论文选题、理论分析工具或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性是评阅专家最为关注,缺乏创新性或研究价值也是“不合格论文”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论文选题过时,大量重复性工作,未能体现与以往研究的区别和创新;②论文结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结论不可靠,无法体现研究的水平与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管理成效分析
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全面改革,强化论文评阅质量监控力度。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作为控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中关键环节。自2015年学校开始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在校学习时间4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的比例逐年增长,到2019年实施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后,接近半数(46.8%)在校学习时间4年获得博士学位(见图1),从2010~2019年共计10年学位获得者在学年限所占招生人数的比例可见,明显呈现随着评审制度改革后,在校学习时间3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占当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比例逐渐下降。表明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的改革带来的获得学位时间延长、难度增加,增强了学位申请者的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投入科研,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逐年显著提升,强化了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
图1 2010-2019年我校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学年限所占当年的比例
另一方面,从近五年博士生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看,学位论文总体评价全部为优良以上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首次评审不通过比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9年,我校实施了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学位论文总体评价全部为优良以上的论文比例大幅上升,首次不通过的论文比率下降幅度较大,反映出论文评审制度改革的实效,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逐步提高(见图2)。
图2 2015-2019年我校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评审结果质量指标统计
全力构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质量保障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的立足之本,构建了研究生培养的全流程全过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向内涵式发展转变[8,9]。严选优质生源,积极探索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路径,2018年起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统筹推进一级学科招生,提高人才选拔质量,构建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招生考核选拔体系;统筹推进一级学科招生,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不断优化招考流程;严控培养过程,实施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了“专家督导+领导监督+学生监督”并行的多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进中期分流与退出机制,不适合继续攻读的,要坚决分流、及早分流,让分流淘汰成为新常态;在课程修读、开题论证、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等关键节点设置关卡,将质量检查关口前移;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学位申请年限预警制、抽检负面清单制,每年向中国知网公开学位论文,促进学位授予信息公开,,规范了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核职责和审核流程。加强学风建设,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以学术贡献或创新质量为导向的学位授予标准,做到符合定位、清晰具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型的学位授予多维度评价体系;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条例,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督导体系,加强教风建设,上下齐心,多措并举,明确、压实各级责任,各环节严格把关形成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类型、培养方式呈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以及研究生教育信息的日益丰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与强度不断增大,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与管理作为管理过程中复杂却又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传统的线下邮寄评审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要[10]。针对学位论文传统送审方式送审周期长、流程繁琐,结果统计效率低下以及无法避免人情压力的弊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学位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实现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申请,导师及院系审核,论文指导及审核意见记录,论文评审数据自动同步、规范填写,论文送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充分利用智能论文送审服务平台的优势,以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项目为依托,以智能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建立并不断完善多领域、多学科优质专家库,为二级单位自助送审提供可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灵活自主、安全可靠、科学公正的学位论文质量监测工具,助力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位论文质量文化氛围。同时,该平台为优秀论文评选、招生资格审查、培养质量与绩效评估等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实现了基于评审数据对学位论文质量、导师指导以及整个培养过程的反馈分析与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卫, 杨斌, 王顶明, 等. 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笔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9): 1-9.
[2] 王保星. 博士研究生基础厚植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20(7): 14-18.
[3] 高耀明.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潘懋元先生指导博士学位论文的叙事探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10): 16-21.
[4] 郭海燕, 刘春荣, 张志斌, 等.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改革及其成效分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3): 28-31.
[5] 肖中俊, 贺智龙. 盲审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谈, 2020(49):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