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利
(保定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受党和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任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话语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将“初心、使命”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使课程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以及理论性得以增强,同时也能使其话语体系得以丰富,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得以切实提升。
关键词:使命;话语体系;思政课;初心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思政课及其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两个新的挑战;其一是着眼于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其有效性、系统性以及时代性进行强化;其二,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实现内化和外化,进而从当下思政课多重话语空间和影响场域中跳出来。面对这一问题,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融入到解构和融合的过程中。然而必须要注意,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层利益分化也十分严重,当前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多元化趋势在民间思潮和话语权表达方面也越发突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政课话语体系要想减轻多重话语空间的推动和挤压,在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呈现积极主动的状态。为此,在当前环境下将“初心、使命”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是是非必要的,其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以武装,使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加快建设,进而使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目标及任务得以实现。
一、思政课话语体系中融入“初心、使命”的必要性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类学校中被广泛开展,这不仅仅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计划的举措,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发展。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融入“初心、使命”思想,一方面能在新时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使学生对历史使命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在思政政治教育中切实渗透主题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要求的加强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需求的巩固也能够得以有效的体现,具体如下: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担当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样的环境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阵地的思政课关乎意识形态导向,其地位和作用必须不动摇。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有效融入“初心、使命”,一方面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勇于承担社会使命,另一方面思政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能得到有效的强化。特别是在当下青年学生受到多元文化严重影响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最新成果便是“初心、使命”,将其与思政课话语体系相融合,即能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对学生进行武装和教育。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面对的形式和使命也是全新的。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述时,需要将“初心、使命”融入其中,不仅要做到讲清、讲透、讲活,还要使学生真正达到真学、真懂、真用。特别是在思政课话语体系中融合“初心、使命”,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其实的加强和改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教材逐渐发展成为更具中国特色的体系,将新时期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学术性和政治性进行生动体现,为师生创设平等的对话环境,进而实现情感共鸣,达成思想共识。
(三)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要想实现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强化,就必须要促进思政课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而在思政课话语体系中有效融入“初心、使命”,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转型以及创新话语体系。尤其是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和最新成果的武装,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认可度,提升抵抗错误思潮的能力。
二、“初心、使命”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
为了能够使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和贯彻,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任务,推动思政课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话语体系建设的成效,就需要在思政课话语体系中融入“初心、使命”思想。为了能更好的结合思政课话语体系和“初心、使命”思想,原则方法、立场观点、觉悟担当在学习中也必须要提高注意,这不仅仅是学校为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巩固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思政工作以及青年学生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学好立场观点
在当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下,青年学生要做其坚定的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并且积极践行。为此,就需要抓住思政课教育内容改革这一切入点,不仅要将“初心、使命”切实融入其中,同时还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贯彻,坚定立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信念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思政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坚定信念的推动思政课开展,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会原则方法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发展,思政课应当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促进课程针对性、思想性、亲和性和理论性的提升。不管是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主体和客体都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党和人民的实践、民生问题要时刻关注,在这一系列实践中吸收优秀思想,实现各种教学方式的一致性。
(三)学出觉悟担当
思政课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是复杂、系统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教育的主体还是客体都应当从历史维度、知识视野以及国际视角去理解,进而切实践行,提高思想觉悟、勇担历史使命,成长为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
因此,作为思政课的教师要本着严格、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课程,立足于思政课改革,对教学体系、话语体系以及学科体系进行创新,坚定理想信念迎接时代考验。
三、“初心、使命”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实践策略
无论是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提出的要求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新思想,都要求将“初心、使命”融入到思政课话语体系中。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思政课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并且有所创新,使青年学生真正能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时就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的进行培育和践行,将“初心、使命”发展成为思政课堂上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纽带,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传递给学生,促进思政课话语体系有效性不足问题的切实解决,杜绝学生主体地位动摇的问题产生。为此,首先要提升议题的科学性,使得当前思政课话题与内容、形式不佳的情况得以改善,其次对于话语形式要进行创新,提升对话语传到互动的重视,不仅仅要对话语形式进行创新,对于话语情景进行优化,还要促进话语接受时效性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全面提升,进而促使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显著提升。
(一)科学设置议题,促进话语内容适应性有效提升
思政课实践工作应在敢于斗争方面合理的应用“初心、使命”,将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和课程体系践行到位,促进话语有效性切实提升,以更好的面对新时代带来的一切新的困难。为此,其一是对议题进行科学的设置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其二,对于政治导向和受众需要,为了与当代青年学生的发展情况相适应,要注重课程话语内容适应性的增强。例如,为了使课程内容与话语解释力得以切实增强,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时事热点问题实现;为了使政治课话语内容的生命力得以切实增强使话语体系表现力得到提升,需要将话语定位找准。
(二)创新话语形式,增强话语传导互动
创新是在新时期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此期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满意度以及接受度,将学生所喜欢的一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初心、使命”与思政课实现更好的融合。就此,一是要创新思政课的话语形式,运用具有舒适度的词语对有硬度的政治话语进行替换,如此,政治理论能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同时话语传导效果也得以提升。其二,对于教学改革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提升思政课理性话语的真实感,进而提升对学生的吸引,使思政课影响力得以扩大。
(三)优化话语情境,促进话语接受实效性得以提升
为了不出现因对感性过度重视而导致的话语异变,在思政课话语体系与“初心、使命”相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融入现实语言,还要把握住话语底线。因此,对于思政课的话语情景首先要进行优化,立足于教学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在师生间形成一种开放互动的状态,使话语接受的实效性得以切实提升。例如,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话语魅力,可以让校领导进入思政课堂,进而促进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间的话语联动得以增强。
(四)将主体间性教学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过程。
第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将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多于教师进行交流对话。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第三,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渗透深层精神,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塑造价值。在课堂话语的多维交流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尊重、包容学生个体的独特人生感悟,而对于学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观点则要及时进行澄清和纠偏。
四、结语
当今新时期背景下,在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初心、使命”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引,在与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融合时,一方面能使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的优点,同时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必须要知道,在将“初心、使命”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当代青年学生的“话语习惯”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得二者之间才能实现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曜,施晖.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55-56.
[2]陈志铖,帅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理路探析[J].高教论坛,2020(04):7-10.
[3]关翠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维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39-40.
[4]梁海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消解与提升[J].教育评论,2020(02):103-107.
[5]孟婷,李梦宇.高校思政课话语特点及话语改革思路探赜[J].改革与开放,2020(15):90-94.
[6]杨菁.从讲好中国故事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以“毛中特”课为例[J].时代报告,2020(10):104-105.
[7]庄文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应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6(01):73-79.
[8]陈林辉,刘柳,张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建构微探[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05):102-104+109.
[9]曾光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9(07):39-42.
本文为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初心、使命’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Z20104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