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李倩红 王晓克 郭棉 李慧远 武艳辉
河南省禹州市实验学校 46167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保证学生拥有健康心态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对中小学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作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工作进行探究。
一、深化家校互联的教育观念,做好家校之间的教育沟通工作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终生影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相对是比较少的,这就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也无法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教育共享。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学生家长能够及时有效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去,教师要善于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深化家校互联的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观念。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拥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教师应该负责学生的全部教育与教学,忽略了自己作为家长应该发挥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为了弱化学生家长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工作,教师要善于深化家校互联的教育观念,做好家校之间的教育沟通工作。比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布一份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网上问卷,要求学生家长填写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细致的讲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能够意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学生家长逐一进行交流,针对不同家长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去。
二、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互通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中小学生非常活泼好动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让中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教育过程中去。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相关的亲子教学活动,让学生家长走入学校、走进课堂,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明确、趣味性强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互通,比如:教师可以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组织以“走进你的心理世界”为主题的亲子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家长敞开心扉,与家长聊一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并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心理困扰,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这种困扰,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也能与家长一起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三、构建合理的家校互联机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训练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及时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引导都会对他们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加高效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家校互联机制,与家长一起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家长的培训工作,让学生家长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需要技巧的,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工作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分批次进行教学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技巧,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构建相关的机制,让家长能够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共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到实处。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教育过程,教师和家长要善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发现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困扰,帮助他们及时地走出思想的误区,让中小学生能够时刻秉持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善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监管工作,真正的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 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61-64.
[2]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6-8.
[3]毛军平.农村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83-84.
[4]邓林园,熊玥悦,张玉, 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35-43.
本文系禹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编号 yzjyL201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