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初中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期   作者:毛华;徐文超;吉曲拉洛
[导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对新鲜的事物感知也比较敏锐
        毛华;徐文超;吉曲拉洛
        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对新鲜的事物感知也比较敏锐。同时,这期间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自身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除此之外,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得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是必不可少以及极其重要的。在此阶段的教育模式中,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修养与人生观等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引言:与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所不同,现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实际与社会实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满足了现代教育体制的需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方式都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锻炼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并对自身的人生规划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内容形式多样
        初中时期,以往传统的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单调,且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学也进行不断的更新改革,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在逐渐丰富,活动的范围也在逐渐加宽,这及时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从而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初中社会实践中,不仅仅是有对学生锻炼毅力的军训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而且也有培养学生爱心的社会公益服务。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自身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学生更快速的提升自身的社会融入感,及时了解社会生活,并且进行亲身接触。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未来的人生规划。
(二)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期间,其社会实践活动只单一的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改造与培养,而且大部分也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些实践活动与我国的国情与环境密不可分,使得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带有浓厚的政治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学理念也得到及时更新,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也顺应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不单单只是注重体力劳动,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同时也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必须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与学习,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好与坏时可以明辨是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从另一种层面讲,这也为学生进行了人生的规划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三)与正常教学相互促进
        社会实践活动并不与正常的教学互相独立,而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应当被社会实践活动所干扰,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要结合社会环境进行,还应当要充分结合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避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脱轨。

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与正常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关于在初中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科学设定社会实践活动目标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是现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及时设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相应的开展其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有时效性,教师在此教学期间要及时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通过有效的互动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的理解;其次,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学生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因此在各项能力上面也存在明显不同,所以教师如果还在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会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此教学期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层次性,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收获自己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可先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就《狼孩的故事》进行探讨,使学生初步感知社会的重要性,明白与人交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然后,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亲社会行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并明白在社会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热心地帮助他人,并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进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三)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方法
        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社会实践活动并非一两次活动就能实现预期目标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对此,教师可借助一些社会热门影片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然后以此为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社会活实践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加入到此活动之中,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新生.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0,000(004):119-120.
        [2]任建新.初中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人文之友,2018,010(018):227.
        [3]张子钰.浅议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求知导刊,2017(11):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