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孙梅
[导读] 自古以来,教育问题就广受关注,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做出相应的调整
        孙梅
        巫溪县先锋小学校 邮编:405800
        摘要:自古以来,教育问题就广受关注,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在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整体提升国民文化水平,我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影响着小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深入探索并思考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策略性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索与思考;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能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其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在课堂中能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为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一、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其不能对自己的课堂听课表现有自我控制能力,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活动中,小学生由于对外界事物的好奇,经常受到影响,从而不能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上[1]。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其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心理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审视,并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作出合理的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充分适应当前新课标的要求。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学习意愿。要配合新课改的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教学内容适应其学习心理。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人位置。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使师生之间进行更多的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大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标记,并及时向老师请教。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其能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让课堂知识结合实际生活
        让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2]。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能够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设计语文课件,使其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在课堂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让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方式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课堂发言,增加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师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曹冲称象》一课时,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常识。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子秤等称重工具,让学生对其进行辨认,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促进课堂高效进展。


        三、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让所有学生高效的吸收相关知识[3]。因此,在教授语文知识时,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具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基础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开展高效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我是什么》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分组,并为其设置探讨任务,让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自然现象,如对“雨”进行具体的探讨,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雨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大声朗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所负责的自然现象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不明白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中对其展开探讨,最后集中请教老师。利用这种探究方式进行高效的学习,并且能有效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如今的时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为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高效进展,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让教学的内容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在课堂中对其进行集中展示,将其放在课堂导入环节,从而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并与其进行积极互动,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从而为其提高语文素养打基础。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相关动画片,从而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能对蝌蚪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了解其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对本课知识的高效吸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充分明确这一点,并能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做到不断更新并优化教学理念,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高效进展。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低学段的小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使其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为其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培环.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149.

        [2]吴丽秋,周旭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现代交际,2019,09:208+207.

        [3]靳志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纳税,2019,11: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