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刘蓉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好习惯的培养的黄金时期
        刘蓉
        兰州天庆实验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好习惯的培养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在初中的各学科学习中均有良好表现,为升高中做好准备。在学生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同样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在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弘扬文化的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将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非常有利,因为传承到今天的传统文化讲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中生所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和谐的渗透值得深入研究。下面,笔者将进行渗透策略的具体阐述。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像传统文化中讲到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礼义廉耻”的内容放在当下的价值观里,同样能够从正面引导人、影响人。【1】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会产生影响,尊老爱幼,帮助他人的行为规范正是在文学作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修养外,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力。更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一些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更多古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的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只有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除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外,学生应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标准,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对于文化底蕴还不够深的初中生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内涵是比较含蓄和深奥的,初中生很难深刻的理解,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拗口的表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是在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软肋,教师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法和学法,寻找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我们认为同样适用“文史不分家”的观点,只有熟悉传统文化才能对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理解“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实际教学来看,教师采取的有效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分享的氛围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自己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制作的关于莲花的视频课件进行展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将莲花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章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解文中对于莲花种植生长环境的描写和莲花自身成长形成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骨和崇高的格调跃然纸上。教师在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修身文化和智慧”融入到课文的讲解中,并将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君子就该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和学生的责任相结合,起到教育学生作用。
        2、开展趣味活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虽然是主要的渗透传统文化的载体,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在教室里完成。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完全可以打破班级之间的界限,打破必须在语文课上才能够学习的时间界限。学校要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采取诗歌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就某一个话题组织辩论赛,也可以组织竞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度,也逐步的扩大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
        3、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想要将传统文化细致入微的面向学生讲解明白,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能力体现了其自身在传统文化知识领域里学问的高低,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决定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程度。教师个人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他们才能够筛选出更适合初中生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备课目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多看多研究,拓宽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但是因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颇具年代感,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抽象,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科学设置,让学生们能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2]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