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智立德思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李邹丽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完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李邹丽
        (成都市西川汇锦都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61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完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此,本文就立智立德思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立智立德;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的内涵
        1.1德育的概念
        所谓的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具有支持的作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1.2德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关注的一个重点,充分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教育当中,不仅仅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育人目的及方向。其次,德育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之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养成的一个最佳阶段,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注重全人的发展。因此,学校要明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德育内容,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品质。
        1.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素质教育理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在学生小的时候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德育教学活动和案例,考虑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首先,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德育教育蕴含丰富的良好品质,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德育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为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提供机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德育教育的语文教材和榜样案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融合,这样才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现阶段,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作为一门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把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魅力,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总体来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作为教师要积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推动素质教学的稳定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面临的困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和谐相处,传递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变化做出改革,在小学语文语文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德育教育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引领者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甚至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到学生。


        其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当方面的知识传递,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目前来看,一些学校缺乏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视,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太高的知识含量,所以在进行师资分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可能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担任的,不能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其次,任何教育教学过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些学校缺乏对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设备不够完善,整个过程都运作不起来。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语文德育教学都是形式上的东西,缺乏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式建设。同时,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应用和设计不足,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语文德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发展。最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是不同的,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成长。客观来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现实影响,这也就给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3.立智立德思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3.1创设优良情境
        创设优良的德育情境是强化德育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学校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再创新认识。因此,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德育工作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典型的榜样人物塑造良好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保护部队和群众的安全,将敌人引到悬崖最后打光子打光跳崖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战士保卫国家、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打造一个优良的德育教育情景,增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效果。
        3.2充分挖掘教材
        语文课本教材是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将德育教育的文章等融入到教学中就可以了,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兴趣等进行全面融合探索。因此,教师要从学科发展的需求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利用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来开展德育教学,全面提高对教科书资源的重视程度。因为教科书中本身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德育教育的案例,作为教师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两者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慈母情深》的时候,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母亲辛苦劳作的给作者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通过这个课本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思想,让学生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德育教育,语文教育的融合。
        3.3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作为教师要把生活实践活动融进课堂,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育人环境的优化,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德育的渠道。另一方面,教师要增强德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可以举行一个《红军长征》手写报纸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去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爱,在比赛的过程领会长征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智慧。
        4.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充分挖掘课本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应用,实现帮助学生立智立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瑾瑜.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第二课堂(D),2020(10):95-96.
        [2]李艳芳.立智立德  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09):15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