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琼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新田铺镇桥当头学校
摘要:一直以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情感都是灵魂所在,应当一直贯穿在教学始末。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促使儿童在愉悦氛围当中进行学习,对其品格进行有效完善,促使其道德修养有效提升。为此,语文教师需对教材当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挖掘,陶冶儿童情操,对其心灵积极进行净化,晓之以理,并且动之以情,进而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之中对情感教育加以渗透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之中对情感教育加以渗透的措施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益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站在实际角度来看,读书与做人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故此可见,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对小学生的阳光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基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天性好动,同时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不论是个性还是性格都不够成熟,因而很难形成辨别是非观念的思维。针对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期间,课程教师强化情感教育,有益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可以在思维层面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发挥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质性效用。
(二)有益于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致
当前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大力开展的背景下,涌现了很多新颖的授课方式、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课堂授课期间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但事实上,并不是全部的教师都能够掌握新颖授课方式、方法的精髓,现如今仍旧有一部分课程教师对情感教育并不是特别了解。故此,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在落实情感教育时,应该首先提升其个人的专业水准,唯有这样,才能够优化情感教育水平,使学生感知到情感教育的益处。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如果想要提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还应摒弃老旧的授课方式,通过多类多样的课程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激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致,助力于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导入教学情境,创建情感化的课程环境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课程体系中不仅涵盖了基础性的内容,而且还囊括了课前导入环节之中的情感内容,比如创建情感化的课程情境,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考虑到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倘若课程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直接将本堂课的课程内容教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因为难以学懂,而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语文课程内容的兴致。与此同时,如果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没有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则很难汇集小学生的关注力,致使小学生不能专心听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期间,语文课程教师应当借助于一些生动化、情感化的语言,导入新课内容,在此期间,为了强化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于班级中的电教设施,给学生创建出直观化、趣味化的课程情境,这对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方面无疑会起到推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加以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激起学生的猎奇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经过教师向学生所表述的情感化语言,能够减缓学生对课程教师的畏惧感,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帮助学生学懂更多的语文课程内容。
(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意识引起共鸣
通过整合分析以往的工作经验,可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的,因而书本中的内容都具备了很强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学懂。并且,伴随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书本内容更加强调了情感教育。故此,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教授书本内容之外,还应掌握教学大纲的目标,选用实效性强的方法措施,提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兴致,在此基础上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意识能够与课程内容引起共鸣,这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而言,能够起到助力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期间,教师向学生教授“乌鸦喝水”这一课时,课程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当中,不能直接向学生教授乌鸦喝水的原理,而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到学生语文课程的益处与乐趣。在此期间,值得小学语文课程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教师应看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足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唯有如此,才可以为学生创建出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渐渐地心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喜爱之感,从而逐步形成语文素养,助力于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展授课资源
以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部分课程教师都选用了“授-受”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硬性的听,长时间如此,学生就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兴致。然而,在新课改视域下,要求课程教师转变以往的授课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语文教育的实质性效用,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创建出和谐的课程环境,参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设计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文问题,以此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环境之中,这也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另外,课程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学习语文课程内容的温暖,继而可以提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致,提升语文课堂授课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之中对情感教育加以渗透,除了能够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之外,同时还能发展儿童的情感以及价值观,有效提高其语文素养。这样一来,有助于完善儿童个性,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为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设置导入情境,通过情感创设课堂氛围,对儿童情感体验进行丰富,对情感加以积极渗透,同时突出儿童具有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进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0):52-53.
[2]蒲君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182-183.
[3]叶莲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巧妙渗透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1):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