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李青青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寻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李青青
        太湖县新仓镇长河小学     246400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寻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来,顺应我国教学改革要求和时代发展趋势,提供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不断开发和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由此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化语文课堂。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广大一线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更多的授课方法,同时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价值不容小觑。下面,本文将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拓展课文创作背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强烈的学习兴趣将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并对教材中的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打造高质量语文课堂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虽然尚未成熟,但对于事物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课文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等文学知识,由此在开拓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比如在讲解《羿射九日》这篇课文前,教师首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同学们介绍与该篇文章相关的文学知识。“羿射九日”又称为“后羿射日”,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楚辞章句》、《淮南子》这些文学作品中都曾记载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射日的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应该已经了解后羿射日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先随机选择几名同学概括出自己所了解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便可以开展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完成上述一些了课前导入环节后,教师便可以把握好时机将同学们带入到正式授课环节中。通过上述应用信息技术对文学知识的介绍,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应用可视化功能,突破教学难点
        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较为浅显,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尤其是所讲内容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阻碍学生提升学习水平的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可视化功能,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同学们直观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2]。
        比如在讲解《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全诗的前两句诗人连用两个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机;随后在诗的后两句将春风比喻成“剪刀”,形象地展现出春风的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特点。当教师对全诗进行了分析后,便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带领同学们阅读这首古诗,并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中的内容。本首古诗的难点在于全诗的前两句,因此部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当学生完成对古诗的阅读和初步理解后,教师便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出诗人在古诗中所描写的内容,首先便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轻柔的柳枝垂下就像万条飘动的绿丝带;随后是作者产生疑问,即细嫩的枝叶是谁裁出的?原来是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通过上述应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现出古诗中的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全诗,并在此基础上深度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由点到面开展教学,构建知识网络
        虽然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变成依赖,信息技术的出现只是为了完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实施由点到面的教学方法,即先制定好当堂课的教学任务,随后围绕着各个教学任务展开细致的教学工作,由此在落实由点到面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同学们构建知识网络[3]。
        比如在讲解《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出当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首先是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具体写了什么事情;其次是深度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明确了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同学们开展正式的阅读工作,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时,他们便可以逐渐达到第一个学习目标,即概括出课文的内容,由此教师便可以完善信息技术中的知识框架;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在此次阅读过程中则需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由此完善学生的思考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并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完成授课。其次,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由此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真正意义上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化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谢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潘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3]韩换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D].喀什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