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蒋宇
[导读] 教学方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要求
        蒋宇
        绵阳市安州区教育和体育局  
        内容摘要:教学方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好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树立新的学生观,是初中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深入进行学习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能够实现初中语文学习的高效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为初中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获得了新生。合作学习方式过去提得很多,但从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从来没有当前这么重视过,其价值也从来没有这么凸显过。实践好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都在进行探索。初中语文教师更不能例外。实践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划分到不同的合作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创新整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语文思维的禁锢,同时也能为后续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一、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分组,努力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分组。哪些学生适宜分到一个小组,教师必须要进行综合研判。为了分组而分组,显然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一些学生喜欢写作,一些学生喜欢阅读古典文学,一些学生喜欢演讲,一些学生喜欢朗诵,一些学生喜欢课本剧表演,教师将他们随意进行分组,显然无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再加之学生必然存在基础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思维等良莠不齐等特点。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特点,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将6至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与此同时,教师要保证小组当中具有1至2名学习成绩较好或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还需要包含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这样,外向的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带动内向的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之后,也能够更好的引领和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自主的选择小组长或小组代表,并让小组长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同时也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教师在学生分组过程中,不能随意化,一定要科学合理,力求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能相互接纳,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样的分组,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甚至高效。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促进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蓝本。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充分掌握教材的中心和主题。然后,以小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参考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整合。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利用互联网络搜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语文元素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然后,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将其深入和全面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另外,为了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陌生感,教师也可要求小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搜集学生熟悉的案例和实践,鼓励小组学生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学习的思考。
        例如,在进行“背影”的教学过程中,作者朱自清生平有关的资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必要素材。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各组学生搜集有关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资料,搜集更多的与父亲或者父爱有关的绘本、名篇、歌曲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让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交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另外,教师要善于向学生的生活延申,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你的父亲爱你吗?你爱你的父亲吗?”、“你与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亲人分别时,一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世界上有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父亲给孩子的爱有标准吗?有没有爱就是害的情况?”教师让各组学生自行讨论,形成讨论报告向全班汇报,这样,围绕 “背影”这个主线就能把学习引向了深入。
三、注重构建教学情境,促进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
        学习效果的程度在于体验。体验越深,效果越好。而情境是加深体验的最有效策略。有些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难度,无论教师怎样讲解或者学生怎样阅读,都难以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通过增强学生体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语言诱导、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都可为学生构建集交互性、趣味性、直观性为一体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进入情境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范进中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小组学生播放《范进中举》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小组学生利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和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性和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范进中举前是怎样的?”让小组内学生轮流扮演中举前的范进来一段独白,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或提出“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范进中举前后,人们的态度变化体现了什么?”,引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回答相关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内学生编辑课本剧,根据故事情节来进行扮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和人物特点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小组高效学习,必须要科学分组;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后交由小组完成;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小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合作学习,以增强情感体验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目的。
参考文献
        [1]郁新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10):124.
        [2]宋敏.高效化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J].学周刊,2017(25):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