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片段习作的具体指导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蒋婵英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蒋婵英
        兰溪市延安路小学3211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教师应着重关注语文课程的教学。习作占据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改变授课方式,以便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促使其学习知识,有助于积累知识,从而培养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片段习作的具体指导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片段习作;具体指导
        引言:随着教育法的改革,致使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小学阶段的教育,这为教师教学增加了压力。为了满足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应改变紧跟时代脚步,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应将新课标理念作为依据,以便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让其对学习产生兴趣。
        一、拓展教材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因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重,致使其无法将注意集中在课堂上,甚至出现扰乱课堂的现象,这阻碍了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来完善授课方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其自主参与授课,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1]。在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并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情境法、信息技术法、小组合作法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课堂主导权交到学生手里,有助于发挥其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便活跃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授课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查询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并将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能够拓展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在授课完毕后,教师可设计课外任务,并要求同学们自主查找课外阅读资料,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理解习作技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资料,有助于积累习作素材,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以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一课为例,在授课时,教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课堂,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自主参与教学中。同时,也能够引出文章中的“人物”,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查询寓言故事,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起到拓展教材内容的作用。同时,能够从文章中“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蹿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这一片段中能够学会动作描写手法;从“狐狸说:你敢吃我?老虎一愣:为什么不敢?”一段中能够学会语言描写的写作手法等等。

在授课完毕后,教师应要求同学们自主查询寓言故事,从中选择感兴趣的故事,在对故事进行续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便于积累素材,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二、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结合
        语文教材是教育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成绩。由于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不是都适用于习作教学,这时需要教师仔细筛选,选择符合习作需求的教材,这样才能使让学生在教材中学习写作方法以及技巧,有助于培养习作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能够培养其阅读能力,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语文的魅力,便于提取习作方法以及技巧,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授课完毕后,教师应布置习作任务,让其根据教材内容书写观后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教材深层内涵,以便加深对教材的印象,有助于提取教材深层的写作手法,从而提高写作技能[3]。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为例,在授课前,教师应要求同学们自主阅读,让其感受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以便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有助于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阅读时,能够让其在文章中“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一片段里,能够学会神态描写的习作手法;从“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我惊愕地问:为什么?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这一片段中学会语言描写的习作手法。在授课完毕后,教师应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写读后感,这样能够加深对文章印象,充分感知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习作手法,有助于提高写作技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拓展教材内容,积累写作素材,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存量,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能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学习习作的方式以及技巧,以便增强习作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雪珂.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张交交.生本教育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宁晓红.小学语文习作育人价值的实现研究[D].山西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