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践行语文学科教育的方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赵晗
[导读] 生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职匹配,将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使个体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赵晗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158100
        摘要:生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职匹配,将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使个体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语文学科作为高考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系统,可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最不可或缺的学科。除了培养学生文学、语言的知识技能,高中语文学科还与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有直接的联系,在高中语文课题中导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发展观念,设定个性化的成长目标,符合新课改教育需求与现代高中生生长需求实际。为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质与生涯规划教育核心内容,就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展开了详细探讨,力求提高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促进现代教学转型。高中生心智基本趋于成熟,对自我的认知逐渐趋于理性化和成人化,只有在高中阶段做到运筹帷幄,才能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远大目标。
        关键词:生涯规划  高中语文  学科教育  方略
        引言:有效的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与积极的人生理想,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准确定位。而当前的高中教育,把手段变成了目的,为升学而升学,本是为学生发展求得新的平台和空间的“手段”被异化成了“目的”,并且变成教学的终极目标,教育的失败就会成为必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现象。高中语文课堂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先天优势,通过高中语文生涯教育的创新与优化,能够助力学生提升素养,走向成功。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概念与内涵
生涯规划是个体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指导方向与目标,也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形式整合,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建立在多种因素的集合上,是学生就所处环境、自身思维发展、个性等全面分析与思考得出的个人发展计划与奋斗目标,只有明确奋斗目标,学生才能从自身能力与兴趣出发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有意识进行相关的学习与培训,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提升,成长为具有自主意识与个性意识的优秀人才。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在语文课堂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独特思维与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构建学生多元发展的现代化课堂。
        二、生涯规划自我评估与认识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自己都具备哪些能力,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即要清楚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面对众多的职业我会选择什么等等。自我评估和自我认识是我们进行规划的核心和关键。
        1.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例如,有的人很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组织、管理性质的活动,有的人就喜欢操作一些模型,做一些动手的活动。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


        2.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3.潜能和优势
        高中生的潜能在高三已经初现端倪,有点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对数字非常的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那会事半功倍,轻松的完成学业,轻松的取得成功。
        二、提升高中语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的方略研究
        1.结合教材中的范本力量,强化学生的自我感知
        在传统应试教学的背景下,有关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将高考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认识,在此条件下,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材中与生涯规划方向契合的部分,从教材入手为学生导入更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意识与个性意识,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愿意做什么,我能够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兴趣导向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发展。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典型对象的性格等分析,强化学生对于优秀品德的认同,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完善与审视自我。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性格能够促使人成功,又应当如何扬长避短规划与自身性格相匹配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
        2.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社会与自然的思考,其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是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经典部分。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开展针对性讨论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从语文教材或语文老师那里学到关于生涯规划的一些知识。的确,高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经典作品,可以引起高中生对未来的憧憬,帮助他们确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终极追求。
        3.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助力学生树立明确目标
        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素养培养,通过多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更高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逐渐认识自身价值,让学生认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學生树立明确的规划意识,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合理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与范围,让学生建立坚定的人生信念与明确的生涯规划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结语:以尊重自我兴趣和性格倾向为前提而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和知识在语文课堂中的迁移、课前三分钟的运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促进学生对生涯规划作出思考的环节,正是在这些过程中,生涯规划就无形地蕴藏在了语文学习的天地之中。善用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高中生涯规划更具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马加新,闫春花.高中语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研究设计[J].新课程·2018(09)
        [2]刘东良.试谈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7(25)
        [3]秦大斌.紧扣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更新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J].科学大众.2018,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