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南京市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
摘要: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社会、家长和学校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幼儿阶段正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仅应当注重幼儿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应当从未来成长的角度出发,增强幼儿的体质,让幼儿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压力下能够真正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幼儿体制评测中游戏教学的优势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幼儿体质评测中的10米往返跑游戏做出了一些探究实践,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斧正。
关键词:幼儿体质;教学评测;游戏活动;10往返跑;
引言:
就现阶段而言,以往幼儿园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幼小衔接的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体质增强锻炼。殊不知,幼儿正处于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只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在面临未来学习生活中从容不迫。我国2014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显示,我国学前幼儿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正处于各个年龄段的前段,但是相较于2010年的数据,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上,诸如,10往返跑、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等项目上却有所下滑,究其原因就是现阶段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体能关注度不够,因此,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的特点来规划不同的体能锻炼方案,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能够让幼儿不断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体质评测中游戏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丰富活动样式
在传统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幼儿教师自身害怕幼儿受伤等因素导致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往往是基础的、简单重复的,幼儿在不断枯燥的锻炼框架内进行锻炼,不仅仅极大的消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是忽略了教师的体育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将游戏教学的形式融入到幼儿身体素质评测的过程中去,不仅仅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带领的作用,更是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逐渐的树立幼儿正确的三观,完善幼儿的个人人格的成长。
(二)锻炼幼儿身体素质,拓展教学内容
上文提到,传统幼儿体质评测的内容较为单一,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过程中放不开手脚,就导致教学内容得不到相应的拓展,最终让幼儿难以真正全面的进行体育体能训练。在幼儿体质评测的过程中加入游戏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失败,逐渐走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情境,逐渐的成长起来,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多动,以锻炼为目的锻炼幼儿的体质和体能。
比如,笔者在幼儿体质评测的过程中,就会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激发幼儿的竞争精神,并且能够让幼儿通过合作的形式明白有的时候合作能够更快的达成目标。比如,笔者还会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幼儿体质锻炼的游戏内容的拓展,让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并且,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放松自身,通过自身的外部感受去感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幼儿天真烂漫的天性。
二、幼儿体质评测中的10米往返跑游戏教学路径探究
幼儿体质评测包含了许多项目,本文笔者以10米往返跑为例进行幼儿体质评测教学游戏教学路径的探究,以求给其他教师以思路的启发。
(一)尊重发育规律,分层游戏设计
学前幼儿身体发育是遵循着生物学上的客观规律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让游戏的强度符合幼儿的身体承受能力,更是避免了揠苗助长的弊端,让幼儿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中。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比如,较为肥胖的幼儿,笔者会适度的加大其锻炼强度,身体素质较弱的幼儿,笔者又会分梯度的引导其进行锻炼。
例如,笔者根据10米往返跑这一项目就设置了一个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的准备阶段,笔者会根据大、中、小班的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子计划,比如,针对大班学生,由于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较为接近小学生,因此笔者就会根据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标准》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大带小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满足大班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比如,针对小班学生,由于小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游戏,笔者就会为其详细讲解游戏规则,并且设计教学目标为完成游戏即可,不要求达成一定的目标。小班幼儿对于口哨声这样的开始命令不敏感,笔者就把游戏口哨声换成了教师口令,这样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这样分层次的尊重幼儿身体发育的客观规律的游戏设计,能够让幼儿真正的得到提升。
(二)游戏基础准备,个性促进发展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那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一样,没有哪两个幼儿的身体情况和身体素质是一定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够尽量的从幼儿身体素质的共性角度出发来进行游戏设计,再具体到每个幼儿身上时,也应当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比如,一些幼儿喜静不喜动,不愿意进行户外运动,教师就应当充分的引导其来到户外,为其营造一些有趣的锻炼情境。比如,一些幼儿在跑步时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容易绊倒受伤,教师就应当纠正其姿势,保证其能够在户外锻炼的过程中确保安全。
例如,笔者在“小孩小孩真爱玩”这个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就会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现。首先,在游戏之前,笔者会对幼儿进行基础的锻炼,比如运动前的徒手操、拉伸等,确保幼儿能够在游戏时不会由于动作幅度过大导致的摔倒受伤。比如,笔者还会针对幼儿的跑步样态进行教学,班级上的一些幼儿的跑步姿态不正确,笔者就会手把手教学来进行纠正,让其能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跑步存在惯性,因此在一些幼儿在到达折返点触摸拱门的时候,有的时候回不小心将拱门推倒,幼儿又会连忙的扶起拱门才继续往回跑,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测试结果,更是让游戏时间有所拖延。因此笔者就会针对这一现象将拱门换成不倒翁。从实际重发解决幼儿的游戏问题。
(三)灵活配制游戏,增强综合素养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有所成长。在进行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将创新创造的思维融入到游戏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创新创造思维,更是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比如,一些幼儿对于为什么触摸后要立即返回不理解,教师可以参考接力跑的形式,安排一名幼儿在重点等待,两人拍手之后在折返跑。这样能够让幼儿体会到互相合作的意义,并且降低了游戏的理解度。
例如,笔者在“小孩小孩真爱玩”这个游戏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以往学校设计的是两个幼儿、两个跑道共同进行测试,但是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先到的幼儿会等待还没有到达终点的幼儿。这种干扰同伴的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笔者就通过将两条跑道换为一条跑道、并且在折返处增加一名教师催促幼儿立刻返回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现许多计划中没有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灵活的进行游戏的革新和改革,真正的立足幼儿的实际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往往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的最好的手段。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兴趣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只有幼儿真正的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去。由于幼儿自身的好奇、好动等天性的影响,在进行幼儿体质评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游戏教学,不仅仅可以极大的驱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更是能够解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柳姣.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学苑教育,2015
[2]刘慧.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学前教育研究,2016.
[3]李家洼.体能测试过程中游戏教学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J].学前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