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结构游戏材料促幼儿能力提升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董娟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学背景下,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与均衡发展
        董娟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215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学背景下,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与均衡发展,这就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被大众所重视。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社会与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游戏是他们最为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当代幼儿园的一种主要教学渠道。结构游戏是近几年新推出的一种新兴的游戏理念,它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将立足于多样化的结构游戏,制定材料使用与投放的相关策略,以此有效的影响孩子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多样化结构;游戏材料;幼儿能力提升
        引言:所谓“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的主要类型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戏等。由此可见,结构游戏的多样性说明了它对材料多样化的要求,只有幼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孩子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以此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结构材料,或者将这些材料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保障孩子各项能力与智力的提升。
        一、生活材料,了解环境的多样性
        现今,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1]。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并且,幼儿教育的目标的让孩子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从而产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材料也是结构游戏中最常用的一种素材,它可以提高孩子的游戏兴趣,并让他们在生活材料的学习与运用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幼儿园的结构游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和孩子一起收集易拉罐瓶、塑料管、托盘、瓷砖、破衣服、盒子等生活中产生的废旧物品,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运用这些废品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新鲜事物,进行二次利用,以此变废为宝,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自然材料,探究事物的自然性
        幼儿中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社会与生活经验匮乏,所以外界事物对他们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不断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2]。

并且,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对周围的事情与自然现象产生兴趣,形成独特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导他们运用身体机能的各个感官,动手动脑的探究问题,最终形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现如今,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的帮助,就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房屋建筑,也是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注重自然界对孩子的影响,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的人文性、生态性以及历史性,将自然界的材料应用到结构游戏中,引导孩子们在兴趣与质疑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研究事物的本质与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小石头、木块、树枝、树叶等材料和孩子一起构建他们的“真实”家园,让他们组装一个自己最向往的生活,以此引导他们不断探究事物的自然性。
        三、标志材料,感知科学的规范性
        所谓“标志”,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3]。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在来往的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样的标识,例如“禁止吸烟”、“禁止鸣笛”、“垃圾分类”等等,交通规章中也有很多需要人们遵守的标志,如“提醒”、“警示”、“禁止”等等,这些都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所以,中班幼儿教师应该将这些标志材料引入到孩子们的结构游戏中,让他们思考幼儿园中需要用到哪些警示标语,例如“禁止伤害其他小朋友”等等,以此规范孩子们的游戏秩序,引导其感知科学的规范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所谓:“游戏是人们在儿童时期身体与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的表达,因为它更加符合儿童的内心,可以有效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由此可见,课程游戏化提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积极主动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环节,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让他们在结构游戏的不断尝试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精神世界,进而让他们喜欢上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不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认知自己的“真实”世界。对此,幼儿教师应该确保结构活动材料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以此促进孩子的全面与终身发展,建立其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菲.利津游戏材料及开发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于晓丽.基于游戏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陈莉.角色游戏环境材料创设理念与行动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05:54-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