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朱俊来
[导读] 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结合,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找到阅读与写作的连接点,使二者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写作思维,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阅读
        朱俊来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215121
        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结合,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找到阅读与写作的连接点,使二者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写作思维,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阅读。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有效习得有助于提高对各学科的理解。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出发,探讨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实践探索
        引言: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很少结合在一起。大多数教师会将二者分开,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相悖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更注重阅读教学而不是写作教学,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想要提高但没有指导,或者“鄙视”写作;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语文课堂应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然后消化吸收,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现状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能力中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符合近年来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阅读和写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紧密的,甚至是完全分离的。阅读教学在教师的关注下越来越繁荣,而写作教学则相反[1]。
        (二)学生并未形成良好习惯与积累
        从初中生的课堂预习行为分析其读写习惯,不难发现,大多数初中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虽然比较重视“读”的过程,但并不是十分注意“读”的过程中的积累,并未在阅读课堂上主动将读到的优美语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写共生课堂的构建。
        (三)应试教育下的制约
        以应对中考为目的,初中师生的压力都比较大,他们更愿意寻找能够节约时间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也对读写共生语文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消极影响。一些教师倾向于追赶课程进度、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注重作文训练,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在“让学生写作文”上,但并未围绕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设计更适合的“阅读”活动,无意中导致“读写分离”问题出现。
        二、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然后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初中生虽然处于叛逆期,但他们还是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避免自己的观后感过于相似,学生们会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章。如果有国外相关的文章,学生会积极阅读相关文章。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很多的文章,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材料,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课堂上,不仅完成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中锻炼的,读写结合课堂也是。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读写结合运用到每一节课中,才能在课堂上加深对读写结合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体验。
        三、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设定能够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课上,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掌握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从为自己或他人写传记的角度,鼓励学生多多观察身边的人。从《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发现作者的选材来自于他周围的人。为什么周围的人可以进入作者的眼睛?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理解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都无语,这其实是对生活的微妙感知的缺失。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这样,当学生开始观察生活的时候,生活中就充满了写作的素材[3]。
        (二)在写作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课上学习写作对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有偏颇的。同时,要在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透彻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老师可以先布置写作作业,然后再解释课文。比如,学习《藤野先生》之前,先布置一篇“我的老师”的写作作业,让学生描述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本文从学生的作文入手,比较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认真工作”的描写,了解鲁迅是如何描写人物性格的。同学们也可以理解鲁迅是为了突出先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应局限于语文课本,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阅读材料。比如,在学习神话故事里展现的精神时,除了课本中的《愚公移山》表达了愚公不怕苦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还可以推荐阅读《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表现主人公坚持不懈精神的文章。
        结束语:总之,实施读写结合是必要的,这对中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读与写的结合是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通过不断的训练,积累读写结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读与写的结合,要明白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要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积累写作材料,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训练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俊新,.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23)
        [2]经鑫,.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0(25)
        [3]任瑞庆,郝静,.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