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顺
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新概念,重点提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把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能力放在关键位置上,要侧重于小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自主体验感,并让小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独立思维自由地探索知识,从而形成基础的学习技能。基于此,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讨论了数学教师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策略
由于数学中的概念多数都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因此,就会出现了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比较困难的现象。也由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主动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此种“填鸭式”教学形式的效果也很不理想,也并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激发兴趣为前提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收获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首先,自主学习不但是对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教师可以给到小学生们的仅是一部分小学时期可以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可倘若是一个责任心较强的小学数学教师,则会选自主学习,同时也十分清楚自主学习的用意。
其次,自主学习终点体现的是学习能力,也是需要小学生们经过积极地“主动学习”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另外,根据现阶段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而言,数学教师怎么进行教学,学生们就会怎么去学习,所以,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三,在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学生们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其中非智力因素影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会比智力因素要多一些,通过自主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非智力因素当中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在学习道路上的发展。在自主学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们自身的学习动机,这也是推动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点,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小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小学生们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二、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教学将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主动教授的方式进行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小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以创建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去激发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要求小学生们独立研究问题的同时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生们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这也是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
(一) 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提升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数学教学期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化,这就会导致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小学生们在此种学习气氛中也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引导小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当课堂充满趣味,学生们才会集中精力投入在学习中,同时也会找到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增强了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主动性。
(二) 提升小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自主教学当时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升小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培养小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培养小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有多种方法,数学教师需要按照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创建符合的教学场景,并要在课堂中融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案,使小学生们可以在设计的场景引导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性,从而能够让小学生们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探索,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结合实际生活,创建适合的学习情景
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当中,把生活当中的众多趣事融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帮小学生们有效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期间,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小学生们独立想象,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以此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这样,小学生们也会比较容易把精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当中,从而能够去自主学习。比如,当小学生们在学习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小学生们尽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我们的教室联想成为果园,而同学们则是不同的水果,接着将学生们划分为小组,分别来扮演橘子,苹果,葡萄等水果,接着再开展加减法部分的训练,这时,学生们也比较容易能够投入到一般玩一边学的方法中,并且对扮演水果的学习模式十分感兴趣,这样,数学课堂就会不在枯燥无味,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有趣果园,以此方式让小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牢牢记住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运用数学中的教学工具增加课堂中的趣味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可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当前有许多新颖的教学工具都可以有效增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趣味,并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数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技术教学,简笔画,视频播放,多样化的教学模型等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都可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期间的趣味性,并且这部分教学工具还可以把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现出来,使课本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极大提升了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效率,有助于小学生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当学生们学习图形面积时,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变化,这样展示,学生们能很直观的观看图形变化的整个过程,进而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整理出有关于图形面积的公式,使小学生们加深对数学图形的积的印象,收获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 在学习期间引导小学生们主动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要引导小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同时按照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学习时,小学数学教师需给学生们创建出学习的相关情景,还要不断引导小学生们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们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猜想,并要肯定小学生们的猜想。比如,在学生们学习物体形状期间,数学教师要充分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并要让学生们联想平常生活当中的事物都是哪些形状,同时要让小学生们通过联想去发现问题,不断鼓励学生们对各种形状特点进行探究,要让小学生们自主去寻找问题答案,以此来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
想要使小学生们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培养小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来着手,要让小学生们可以在独立思考期间展开自主学习。
例如,当小学生们学习“两位数乘以三位数”这部分知识时,数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来帮学生们复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比如播放一些徒步方队的相关图片,以此让小学生们写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数学算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按照算理进行独立思考:“从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同学们能抓住的计算规律以及计算技巧是什么?”以此方式教学,能让学生们围绕这部分主要问题进行独立探索。
四、结论
总之,想要培养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数学老师不断激发出小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可以呈现出自身的魅力,使每位小学生都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在数学学习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1):34.
[2]向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1):0047-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