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一物多玩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张媛媛
[导读] “一物多玩”,顾名思义,即从一个物体出发,寻找各种不同的玩法
        张媛媛
        深圳市罗湖区怡景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一物多玩”,顾名思义,即从一个物体出发,寻找各种不同的玩法。幼儿园“一物多玩”活动之所以存在低效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一物多玩”含义理解有失偏颇。一是“物”的投放,结构性强,可塑性差。二是“多”的标准,注重与众不同,忽视自我超越.三是“玩”的方式,自己玩多,合作玩少。在实施户外“一物多玩”活动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应将指导“一物多玩”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同时通过“一物多玩”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我们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幼儿的分层指导,让一物多玩发挥真正的实效性。

        【关键词】:一物多玩  幼儿有效策略
        【正文】   一、一物多玩的重要意义
        1、“一物多玩”激发幼儿探索之欲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轮胎等,都是可以创造性的老器械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我们可以怎样玩?引导孩子探索器械的多种玩法。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的同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
        2、“一物多玩”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利用一个小小的东西,幼儿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玩法。如一块普通的彩色垫子。我没有告诉他们这个玩具叫垫子,从而避免了因名字限制幼儿的想象,随后我也没有教孩子应该怎么玩,而且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玩法,并给了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对孩子的别出心裁给与肯定。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创新,并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好处地点拨引导。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
        3、“一物多玩”使幼儿保持持久兴趣
        幼儿园的一物多玩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应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变成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切契机,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扩大活动广度,提高幼儿参与度。使幼儿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在丰富多样、积极愉快的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主体性的发展。游戏与幼儿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受经验和好奇心的制约,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暂的,容易转移。所以幼儿对某一幼儿游戏从“热”到“冷”是正常的。教师应变换游戏方式,重新唤起幼儿原来的游戏兴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二、指导一物多玩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合理投放户外活动材料。
        1、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兴趣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由愿意学、玩,转变为主动学、玩。由此可见,兴趣能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不断地在活动中讨论、研究、创新。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不管在哪个班,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智力、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能力较强,简单的材料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有些孩子能力较弱,相同的材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刚刚好,或者对他们对说已经很有挑战性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户外活动中投放了不同的材料。
        3、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思维特点不一样,他们的动作发展能力也不一样。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动作技能简单;中班幼儿,很多动作技能都开始发展;而大班幼儿抽象的思维已经具备,想象力也丰富了,动作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应该投放不同的材料。
        (二)充分的探索,是实现“一物多玩”活动的保障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

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面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行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幼儿不受干扰地探索创造。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幼儿充分地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不受干扰: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并耐心等待。不能总是在一个幼儿身边转来转去,干扰幼儿;更不能问一些缺少建设性的问题,打断幼儿。
        不受约束: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新材料的新玩法,否则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不要急于纠正幼儿的错误或告诉幼儿避免错误的捷径,让幼儿在试误与自我纠错过程中得到发展。实践表明,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最高,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最活跃。
        不走过场:任何探索性活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一物多玩”活动,更需要有时间作保证。不仅要注意每一次活动幼儿探索时间要充分,而且要做到每一类材料探索的周期要适当。没有充分的探索,就没有一物的“多玩”。只有善于等待、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欣赏到那美丽动人的风景。
        (三)有趣的情境,是实施“一物多玩”活动的途径
        内部动机对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影响最有力、最持久。幼儿受到好奇、兴趣、满足感等内部动机驱动更容易全神贯注投入到问题之中。因此,在“一物多玩”活动中,应注重有趣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
        游戏情境:幼儿喜欢游戏,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学习情境:“一物多玩”不仅可以在自由活动中开展,还可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其关键在于学习环境是否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学习情境中,孩子们身心愉悦地融入活动,“一物多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需要,而这种内部动机更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独创意识和表现欲望。
        (四)适当的指导,是推动“一物多玩”活动的催化剂
        教师不仅是“一物多玩”活动的观察者,更是“一物多玩”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效“旁观”,适时调整“物”的投放:活动中“物”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具体情况后,适时作出调整。如要观察材料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该“物”是否还能继续引起“多玩”的探索?是否应投入另一种新的材料,开始新的探索?……有效“旁观”,准确判断,适时调整。有效“旁观”,适度传授“玩”的技能:“一物多玩”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但这种活动同样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有效“旁观”,平等参与“玩”的过程: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发现活动处于僵局时,教师以游戏伙伴的平等身份参与其中,不仅不会打破幼儿“专注于此刻”的状态,反而会使活动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
        (五)恰当的评价,是激发“一物多玩”活动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活跃与否,不单取决于个人的大脑思维功能,还受到外界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受鼓励、赏识还是受压抑、惩罚关系极大。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幼儿创造的智慧和潜力。
        保持中立: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应该是中立的,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都应表现出很欣赏、很接纳的态度。切忌在活动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玩法当众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用点头或微笑表示自己的认可,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想法吗?”“这种玩法很有意思”等激励的语言,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
        【小结】  
        在一物多玩游戏中的指导策略有很多,不是朝夕之间就能领悟的,只要我们注重创新求变的工作方式,启发欣赏的教学语言,相信孩子们会体会到一物多玩的真正快乐。
        总之,一物多玩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应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一物多玩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变成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切契机,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扩大活动广度,提高幼儿参与度。使幼儿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在丰富多样、积极愉快的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林红《幼儿园体育特色教育研究与设计》宁波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浅谈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幼儿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