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活跃度的具体措施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李建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此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的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建
        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618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此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的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针对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活跃度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跃度
        引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目前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展开,且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活跃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好奇心强容易吸引小学生,这是他们普遍具有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是教师要攻克的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能够知道知识的迁移,加强其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来进行疑问设置。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常见的多边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多边形的理解,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多种多样的图形,让其从其中筛选出符合多边形条件及定义的图形。教师在讲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线段引入本节内容中,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引用旧知识,加深学生知识的复习,结合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知道多边形是由线段依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
        二、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到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给他们一定的动机去学习数学,在提高他们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从而使得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体验效率,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2]。教师要秉着开发学生智力、趣味性的原则对游戏进行选择,要达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目的,让他们能够在游戏化教学的带领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每一次教学环节中都能够取得理智、对应的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什么是可能性,实际生活中存在可能性的事件有哪些,许多学生可以反映出在参加各种要求活动中能够判断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事件是不可能的。本章知识点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事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让他们能够重点分析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跟他们玩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教师伸出拳头,让学生来比赛,让他们体会自己伸出石头、剪刀、布的概率,以此来深刻体会什么叫可能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商场的营销模式将不同颜色的三个小球放在不透明的箱子,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三个小球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白色、蓝色,教师闭上眼睛给学生示范,随机拿出一个球,问学生这个球是什么颜色,如果学生说是白色。假如说:“我在询问学生下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让他们进行猜测”。有的学生说是红色、有的学生说是蓝色。教师借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说明这是一个可能事件,因为箱子里面有红色、蓝色、白色的球。教师趁机询问学生可不可以拿出黑色的球?这时,学生便会异口同声说:不可能。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可能性的知识点,让他们了解可能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以游戏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断提高他们在课堂的活跃度,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3]。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够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他们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深刻明白起学习活动由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因素构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以情感的方式带领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在课堂的参与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毫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那么课堂将毫无生机,仿佛一潭死水。
        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以真诚和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其敢于发表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发挥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能够更加主动的去获取相关的知识点,完善自己的人格[4]。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让他们敢于将本周的讨论结果以游戏、对话、互动的方式讲出来,使课堂更加活跃。教师还要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他们的细微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被教师肯定,教师多使用赏识性的评价,能够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出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看法,让他们的主动性能够得到体现。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本班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数学讨论的积极性,让其能够在和谐快乐的数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王春妮.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王敏雪. 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殷春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