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苏云
陕西省咸阳市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中心小学 711303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人积极探究未知事物认识倾向的意识起源。作为小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对数学知识产生愉悦的探究欲望,并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达到愉悦心情、激发兴趣的良好效果。结合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我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字:师生关系 培养兴趣 启发学习
一、创建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美好的,没有任何杂质的,所以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同龄人一样,也要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人格,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会承担责任的义务。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虎妈猫爸》中的赵佳乐老师为什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好,而为什么不希望别的教师来代替她上课,就是因为赵佳乐老师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他们之间建立了平等且友好的师生关系。所以说有好的师生关系是很好的教学及发现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不会把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你分享。还有一点很重要,教师要民主公正的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让孩子厌倦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努力让孩子们形成相互促进,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打断老师的话语,也允许他们犯错误.犯了错误才会有改正错误的意识和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好像我们不能在震动的白纸上写上工整的文字一样,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是师生相互爱护的结果,尽管师生关系的建立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但是就教育的本身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在于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一)要建立平等和发展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关注班级里的所有同学,从大的方面要做到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小的方面则要做到关心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单单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或自己喜欢的学生,对学习不好和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不理不睬。
2.教师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不要把了解学生当成任务,要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实际证明,随着新课改中有关情感价值的逐步深入,课堂上逐渐由教师主体向学主体转变,课堂学生由厌学逐渐向乐学,好学转变。作为老师我们不光要给孩子创造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不能减少孩子的学习内容,这是作为老师必须要做到的。
3.作为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和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还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因素,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道德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的一种体验。随着孩子的成长和不断的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学生也会变的越来越有爱心和责任心。
(二)师生关系要有互相沟通的心理氛围
1.真心对待学生和关爱学生
在教学中,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来看学生,比如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发生了争执,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平,了解事情的经过,不要单方面的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会被学生尊敬和信服,作为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和关心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人无完人,我相信只要教师真情的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2.展现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个人认为,教师要得到孩子的爱戴自身一定要散发着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有先天形成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后天的悟性和修炼,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经得起考验,不要在课堂出现讲题磕磕巴巴的现象,这样也许会使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减弱,甚至失去了探究的热情。要对自己的课堂充满信心,自信的面对每一位学生。
二、引入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建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在旁边加以补充,并及时的对学生的语言加以整理,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竞争的情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要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爱他们的,让学生们有存在感,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时候必要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不论对错,都要培养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所有学生都具有比、学、赶、超的意识。在你追我赶的这样一个氛围中进行学习,扬长避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三)建立游戏的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胜的特点和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性与思维性,设置了游戏的情境,将教育与实际联系起来,与游戏联系起来,寓教育于实际的操作和游戏中,通过各种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参与到游戏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感,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的调动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四)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在学校进行学习,接受知识,知识、能力、情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的记忆还停留在有意记忆的层次上,因此,教师要适当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具来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五)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和学习是一个道理,不要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要尽可能激发出学生要学习的尽头,学生不经思考就有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教师就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如果不是经过认真探索还得不到答案就不要启发他,培养学生先思考后询问的习惯。个人认为这是教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该是氛围,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是潜在的。
三、运用教学原则,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一味的追求分数。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巩固性原则等等。教师就要遵循这些原则,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良好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知与行统一,将理论的问题生活化,实际话,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行动证明结果正确与否,认识与统一要相结合。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不要为了教而教,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不要为了分数而教,更不要为了升学而教,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生而教。我觉得这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否则就不配当一名人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切记不要以教师为中心,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理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尽办法的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