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沙长征
[导读] “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便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与讨论
        沙长征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 江苏 泰州 225700
        摘要:“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便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与讨论。要求教育者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和自主的机会,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学习作用。因此,本文通过从初中数学课堂为实际出发点,将“教学做合一”引用到其中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数学;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习整理总结与巩固,需要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来完成。在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将课本中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并不算严谨,也没有形成高效的课堂。因此,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不能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课堂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阶段数学课堂现状,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实现“教学做合一”
        质疑是指数学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加深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学习。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勇于创新。在学生的思考与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得出有效地科学结论,从而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一课中,首先请同学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引入等腰梯形的性质。让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与等腰梯形性质相对比,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点。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进行猜测,总结出等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性质与相同性质。那么学生的问题将瞬间出现:‘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结论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证明,从而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解答,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使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互相帮衬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将等腰梯形的性质完全掌握。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实现 “教学做合一”
        初中生的年纪,虽然年龄上相比小学生已经成熟,但生活范围的圈子依然十分狭小。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中学生对课外丰富的知识掌握能力十分强大。教师应采用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开拓,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与‘学’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做’,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的高度’一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亲自动手测量物体,从而设计活动方案与测量报告,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内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达到实践活动的应用。在操场上有许多物体都可以进行合理的测量,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物体是存在障碍的原因,无法进行高度的测量。如升旗台的旗杆底部虽然可以触碰到,但是旗杆的顶部是无法测量到的。因此,学生将开动脑筋进行对旗杆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的方式进行填写报告,从而得出结论。一系列的行为方式便是教师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遇到困难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理性思维的思考与探索。数学学习中由于过多的抽象性问题,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对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而阻碍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对抽象物体的难以理解,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能够将抽象问题更加合理化,以日常生活中实际活动进行对抽象物体的具体化,让学生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如在计算量很大数学题中,巧妙地运用计算机便可以将复杂化的问题简单进行。数学的一些简易模型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各种物体观看,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眼前一亮,对知识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心理,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时,由于指数函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并不多见,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十分吃力。教师合理地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在生物学当中细胞的分裂可以更好地解释抽象性的指数函数。细胞由一个分裂成两个,再有两个分裂成四个……以此类推,当经过X分裂会得到多少细胞?运用能够让学生理解与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对数学抽象性理论可以得到实际的应用。在进行教师对细胞分裂例子举例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视频的直观程度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个变成两个的动态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达到创设情景教学的作用。
        总之,数学新课程改革是实践性、指导性较强的发展理论。初中数学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与时代与时共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维,将更多的知识能够在有效的课堂内进行传授。教师合理地运用“教学做合一”,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海东.“教学做合一”,让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J].学苑教育,2020(23):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