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钱其强
[导读] 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数学的‘学困生’越来越多
        钱其强
        广宁县石涧中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摘要: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数学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事实证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旦成为‘学困生’,无论教师与学校采用如何及时有效地教育措施,都会令他们对数学产生厌倦,以至于对学校的生活产生困惑。从而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成为学校的负担、家长的忧心。造成学生出现种种情况的原因,下文将进行有效分析并对问题探讨作出措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增加学生思维能力,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以及思维逻辑严谨性行等方面,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为‘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智力都属于正常范围内,个别学生其他学科还学习优秀。之所以对数学产生困惑,很大意义上是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对数学学习动力大大减弱。为帮助此类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应做出相应的辅导策略。想办法帮助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更高更快的发展,进而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
        数学具有较强抽象性,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对学生学习要求非常高,所以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更加努力。经过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授课内容,按照教师进行所讲知识照搬照抄,完全不动用自己的脑子进行思考,更不能准确的进行举一反三。在实际过程中更是对其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解决。而导致这些原因的产生通常是数学这门课程过于枯燥,简单的符号公式让人看起来非常乏味,从而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动力。这是数学学科出现‘学困生’形成的最大根源之一。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明确目标,缺乏上进心,导致学习目的不准确,更加缺乏远大地理想和抱负。对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过于消极,在过程中不能进行自制、不能坚持持之以恒。好高骛远,手高眼低,都是数学学习中的忌讳。尤其是‘学困生’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教师对他们看法都特别在意,从而降低了学习动力。并且‘学困生’在学习数学同时不能运用正确的策略方法,往往只是课上听课,课下完成作业,甚至有的作业还会和班级里其他同学进行拷贝。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课前内容,复习课后知识的习惯,遇到问题不愿思索,经常不知所措,导致分析的综合能力直线下降。在教师进行数学新课程过程中,听课只听表面,对问题不进行深刻探索,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课后做作业也只是机械化的完成,从而对数学养成了一种消极的态度。
        (3)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思想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太过于古板,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占据主导角色,学生从而减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让学生机械化的跟随教师步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在课堂上不能良好的运用思考、分析对数学问题的产生。

而且,普遍教师都比较喜欢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学生比较聪明,交谈起来更加容易。对‘学困生’以致冷漠的态度,更加促进‘学困生’放弃数学学习的心理。
        二、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方法
        (1)注重对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从而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自然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都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性,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态,都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条件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药物’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进取心。另外,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比喻,有趣的例子等,进行课堂情景设定。让学生调动学习动力,让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学困生’的自觉性,最终将‘学困生’的范围逐渐缩小。
        (2)教师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许多初中‘学困生’伴随着强烈的自卑感,使其内心更加孤独,不愿意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把自己封锁在‘小屋子’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以课外活动中,尽可能地设立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时时考虑到‘学困生’的存在多方面引诱,使其参与到数学讨论与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我不比别人差’的心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度。
        (3)和家长紧密配合做好‘学困生’的工作
        在‘学困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也需要家长紧密的配合。家长在家庭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了解孩子是如何成为数学‘学困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家长与教师两方面引导与鼓励中,从而坚定意志、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困生’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因此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多方面沟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改善‘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难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广开‘言’路的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相比进行例题的挖掘和引申等各个方面扩展学生思维,以足够的耐心来提高差等生‘学困生’的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也是全面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能力提升的表现之一。教师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克服心里的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建业.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26.
        [2]徐大贵,党晓红.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式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0(34):9-10.
        [3]赵江.落实“艺友制”理念 转化数学学困生——乡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