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 吕有洪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也为当前的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吕有洪
        东阳市中天国际小学    322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也为当前的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明确强调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了达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差异性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能够全面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
        引言:在教育教学领域,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保持在同一学习水平上,因此学生之间呈现出差异化的现象是必然的趋势。然而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他们的教学,由此帮助全班同学提升学习水平,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下面,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选择应用差异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在教师应用该教学方法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其中首要问题便是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差异化教学目标,且没有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全班同学进行层次划分,以至于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使学困生感到被区别对待,而学优生也没有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下有所进步。针对上述这一问题,教师在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前,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全班同学进行层次划分,随后制定差异化教学的目标,由此促进班级同学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学习习惯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众多方面将全班同学划分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随后再制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学优生的目标是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中等生则需要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的习题;学困生的目标则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再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1]。
        二、教学过程差异化,完成相应学习目标
        教师在完成上述前期准备工作后,便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方法,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适应各自的学习环节,并取得相应的进步,教师需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差异化。在此教师可以选择分层设计课堂问题的方法实施差异化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由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围绕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2]。
        比如在讲解“时、分、秒”这章节知识点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并掌握这三个计时单位之间的进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全班同学简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随后便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可以随机提出几个时间,并请学困生分别画出这几个时间的时针、分针、秒针在钟表上的位置。通过这一个问题,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针对中等生群体教师则可以考察他们对单位进制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对于优等生群体,教师则可以请他们在完成学困生、中等生问题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大小,如8小时45分和540分钟哪个时间更长。通过上述设计分层问题的方法,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此提升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基于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差异化教学方法
        在上述文章中也提到了差异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为了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需要均衡各个学习小组的水平,且各小组中都有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其次,为了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各层次的学生分配好任务,由此营造小组共同学习的氛围[3]。
        比如在讲解“方向与位置”这章节知识点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及能够在已知一个方向的情况下,正确辨认出其它三个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材为同学们讲述理论知识。在同学们掌握了四个方向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小组内先画出各个组员座位的平面图,随后每位同学都基于这个平面图以自己为中心,说出其他组员在自己的哪个方向上。上述这一环节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可以加深小组活动的难度,即各小组以本组的位置为中心,说出其他小组的方位。在该环节中,教师便需要为小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分配任务,首先学困生需要画出班级中各个小组的位置平面图,随后中等生则要基于平面图标记出各小组的所在方位,最后学优生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检验,以确保平面图的准确性。为了提升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完成速度和准确性作为标准对各小组进行排名,并根据名次的高低给予奖励。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差异性教学方法一经提出便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针对小学数学这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在缩小学生之间差距的同时,全面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水平,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金凤.适合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实施研究[J].华夏教师,2020,06:20-21.

        [2]李友莉.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标准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3]王欣.基于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