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阙下《金工实习》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探析——以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杜成刚
[导读] 《金工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和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杜成刚
        沧州师范学院  061001
        摘要 《金工实习》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和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忽略思政教育,为了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金工实习》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合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金工实习; 工匠精神;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思政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普遍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课题。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但目前很多工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轻实践、注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培养,导致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的素质和职业素养,不具备“工匠精神”。本文以《金工实习》课程为载体,挖掘其隐含的思政教育要素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工” “匠”以及“工匠”等词语, “工”和“匠”,统称为工匠人才。所谓工匠,多指做工的手艺人,如有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等。工匠人才的精神要义特指工匠人才普遍具有的意识意志、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简称工匠精神。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敬业、专业、严谨、创新和专注五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匠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核心内涵包括七个方面: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为四个字:守—专注坚守,持之以恒;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勇于创新,全面突破;合—协同管理,合作共赢 [1]。
二、《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中缺乏思政目标
        《金工实习》是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等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工夹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能等,初步具备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选择加工方法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对以往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可知在教学目标中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缺少价值引领。
        2. 缺乏纪律观念不利于组织管理
        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实验中心拥有800平方米普通机加工实验室和数控加工实验室,教学区域是较为开放的区域,便于各个工种之间相互协作。但是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会导致学生不能专心在自己所在的工种学习,而是出于好奇心在各个工种之间相互窜动,再加上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很多学生借着共同商讨的机会趁机聊天,因此增加了教师的管理难度,间接地影响了金工实习教学活动的效果。
        3. 学生自身价值定位不准
        沧州师范学院机电实验中心拥有各类机床20余台,但是实习的学生数量却有90人左右,每台机床4-5人,导致多名学生只能争抢一台,每人练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不少学生都是第一次参与实习活动,相对教室内的环境,实习环境较差,很多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学生将该课程定位为应付学分的课程。学生功利化的价值追求,根本无暇去思考或接受金工实习背后的思政教育意义。
        4. 考核过程中缺少思政考核
        以往的金工实习成绩组成为作品完成情况与日常出勤情况,并且在考核过程中重视结果考核而忽视了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引导,对于实践操作的态度有很多影响。如以车削为例,学生往往只注重加工的结果而忽视了加工过程中工艺路线的编制的重要性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操作不规范作品,也不能达不到图纸要求,最终学生也只是疲于应付课程内容。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阙下《金工实习》中“工匠精神”培养的举措
        1.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内涵,确定思政人才培养目标
        将“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在培养目标中,在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增加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2. 提升教师素养,凝练“课程思政” 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德育责任。充分意识到所授课程的协同育人价值,牢固树立育人观念,自觉建立育人意识,将教育教学落实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的根本问题上,把握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将教学目的和德育目的紧密融合,从育人维度思考课程价值。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实现顶层设计,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凝练课程思政教学新理念。


        3. 丰富实习内容,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课前思想引导,树立工匠意识。在实训开始的第一节课,课程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相关实训要求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重视该门实训课程,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以及注重工匠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通过播放纪录片《大国工匠》, 激发学生体会实践操作背后的工匠精神。通过《2020年最新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讲述,引起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大道无疆》《大艺法古》等优秀作品展示,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在实训环节磨练工匠精神。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金工实习背后的人文教育意义,体会每个工种背后的工匠精神。
        课中严格规范操作和严格考核,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工匠能力。通过实操训练,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能力。如在学生车削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加工要求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卡片以及工序卡片,按照规范加工工件。另外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从规范学生的着装开始,不穿工作服、不带安全帽不允许进入实验室;规范加工过程,比如停机要先拉下主轴拉杆,待主轴停止转动之后,才能摁下停止按钮。如果直接摁下停止按钮,则会损坏机床主轴。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不再以结果考核为主,而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过程性考核,不但要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获得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规范性以及素质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意识。
        课后“5S”规范管理要求,培养工匠行为。所谓“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的缩写。因为金工实习需要的工具多、产生的废料多、使用的设备多,课前课后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严格要求学生重视“5S”规范操作与要求,让学生在实训前,按照企业方式进行打卡签到,下课时候进行“5S”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工匠行为素养[3]。
        4. 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思维,拓宽教学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学生能通过视频或者现场观看企业工人实际操作与加工过程,能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加有利于在实训环节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2)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提问题”、“案例式”“引导式”等形式促进和学生的深度互动以及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真正接受和认可掌握手工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在工程建设中手工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大国工匠的先进事例,勉励同学们脚踏实地,践行和传承工匠精神。
        (3)要善于打通教学渠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开展校企联合等系列活动,“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等,让学生体验一线工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素养,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能。
        (4)拓展前沿内容,强化责任担当
        《中国制造 2025》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是强国第一步[4]。在《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指出,国家将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大力推动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十个重点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5]。作为金工实习的指导教师是站在了培养生产一线现场工程师的第一线,为未来制造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指导教师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虽然做着最基础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但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切不可妄自菲薄。
        5. 改善课程效果,构建实习评价新标准
        对金工实习的评价不但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评价,还要包括对学生素养方面的评价。对实习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改进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等。通过学生对金工实习的感想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情况等。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程体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实习中期和末期的座谈,教师也要对教改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完善,优化思政要点的设计和分布,结合时代现状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内容。
        6. 重视校企合作的引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的实训很多时候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轨,做出来的工件跟实际差别大,学生也没有看到和了解到企业实际加工出来的东西。因此加强引进高技能的老师和提升现有教师素养与职业技能,适当引入企业实际的零部件加工要求,在实训环节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能力和行为。
四、小结
        金工实习教学环节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使学生能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此过程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具备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瑞.工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06):47-51.
[2]陈仕国,胡立华,陈向文,高育森.金工实习课程思政元素发掘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11):262-264.
[3]许天辉.基于OBE理念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20):
208.
[4]凯,左跃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1):142+144.
[5]宏霞,魏东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9,50(19):188+190.
基金项目:沧州师范学院2020年度校级教改一般项目《<金工实习>中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GA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