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雅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过程应该重视学生为主体,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要重视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结合诗词本身的特点展开多元化教学,通过营造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下 小学古诗文 教学策略 分析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存在问题的,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是有欠缺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事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古诗文的教学,要能够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 方法是比较单一的,而且使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传统的。这 种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 成大量古诗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教师 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的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教师首先带领 学生朗读古诗文,帮助学生清除古诗文阅读当中的生字和生 词,然后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朗读。当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 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开始给学生介绍古诗文写作的背景 以及古诗文作者的个人简介,然后带领学生逐句翻译古诗文,让学生了解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最后对古诗文的思 想感情进行总结,而后让学生背诵全文,就算是完成了古诗 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的,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 文知识,并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这就导致了学 生的核心素养是无法形成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没有足 够的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不够深入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 是不够深入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总是流于表面,对于学 生的能力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 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将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当前 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当中,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古诗文的 教学是为学生的考试而服务的,学生只要掌握相关的古诗文 知识就可以了。而语文核心素养当中有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文 化素养的培养,不够深入的古诗文教学是无法帮助学生培养 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这也就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 素养。例如,在教学一些古诗词的时候,教师总是将教学大 纲所规定的内容讲解完成后就停止讲解,而没有深入到古诗 文的内涵当中去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内涵,促进学生三观的 形成,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文具有较为明显的音韵、情境和颜色等方面的艺术美感,而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为主,如果单纯通过言语表述来描述诗文的优美意境,则学生难以准确体验到。由此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通过更为直观的图像或者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勾勒出诗文中描绘的景象,从而让学生的想象更为真切,在具体图像等信息刺激下,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古诗文中的艺术美感,从而提升其鉴赏和创造等方面的技能。例如,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家五口农村生活的场景,将山村闲适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情用短短几句诗句描绘出来。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幅农村生活画面的美好,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短视频和图片,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纷纷表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农村画面,可以用诗句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作一幅画,在画上题上几句诗句,从而表现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容易与诗人陆游产生共鸣。在情境活动中,学生自主组成小团队进行讨论和探究,有的在讨论如何用诗句来表达,有的就开始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绘画,最终共同完成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教师再让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寓意,最终做教学评价,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美,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充足的情感体验。
(二)采用差异化教学法,促进学生个体审美的提升
小学古诗词充满着意境美、情感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都能在学习古诗词中提升审美能力。年龄段7-9岁的学生停留在“写实阶段”,他们在评析诗词时主要是看诗词的内容与实物是否保持相像;当年龄段为9-13岁时,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始形成,他们在评析诗词时也会抱着审美的态度,会考虑到诗词的表现性和韵味风格,会逐步摆脱写实标准的思想限制。教师要将古诗词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要重点讲解,还有壮烈豪放、明丽清新、委婉含蓄等各种语言风格都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的神智、心意、耳目等,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流露的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也提升了他们的个体审美能力。大自然山水秀美,四季更替,时光转换,宇宙、风俗、民间故事等在诗人笔下绘声绘色,成为世人“脍炙人口”的经典。学生借助文字感受美景,获得古诗文字字珠玑的美感。教学《夏日》,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读、情境引读、配乐诵读来触摸文字,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江南的绚丽美景,感受诗中景色的独特意境,从而感悟诗人赞美江南初夏风光的情感。
(三)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在吸收和接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他的情感世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两个小孩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而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两个小孩观察到的现象。这能够帮助学生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学以致用,传承诗词文化
如《村居》的内容与生活较为接近,因此教师在导入课程时,便可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可先问学生是否喜欢春天?在春天里最喜欢做的游戏又是什么?此后教师便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文的大致内容,此后教师还可继续提问:诗文中的孩子对早春的景色并不关注,而只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而现实中的你有迫切想做的事的经历么?此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从而与诗文描绘的画面形成情感共鸣。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经历相联系,提升了对知识的应用效果,同时还促使学生缩短与古诗文的情感距离,让其更乐于接受古诗文的形式,并将其作为接触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
结束语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汉语文化之美,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诗句,却蕴含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揣摩诗句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孙雅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7):83-84.
[2]陈同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J].才智,2020(05):193.
[3]乔海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9):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