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智能”下高校“智慧工坊工匠”个性化教学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张燕玲
[导读] 高校的智慧“工匠工坊”培养模式是高度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市场、企业、学生、家庭等社会资源,构建“智慧工匠工坊”真实运营项目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寻求一种建立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教学中达到一种生态平衡目的的教学模式。
        张燕玲
        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高校的智慧“工匠工坊”培养模式是高度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市场、企业、学生、家庭等社会资源,构建“智慧工匠工坊”真实运营项目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寻求一种建立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际教学中达到一种生态平衡目的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将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建立在“大数据+云智能”下基础之上的“智慧工匠工坊”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从而使得智慧工匠工坊的人才培养过程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更加有效的推进和自我完善。
        关键词:大数据;云智能;智慧工坊工匠;个性化教学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社会劳动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之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让“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中,促进高素质的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快速发展,为新形势下的科技与产业革命提供助力。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型、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合在一起,尽可能靠近职业标准,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真正需要。因此,高校在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时,应当突破瓶颈,从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实施方式、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展现独特的优势,成为推进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智慧工坊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应用到教育管理、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研等工作中,从而对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人力、物力、财力、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支撑。通过智慧教育,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技术创新驱动人才培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现今教育发展的必然模式。智慧教育思想极大的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智慧教育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将会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并且伴随这教育云平台的发展应用、校园网的升级改造,新型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取代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趋向于集成化、共享化和个性化。
        “智慧工坊工匠”就是一种典型的智慧教育模式。在“智慧工坊”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是在工坊中完成,课程体系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变化,而由于每个“工匠”在培养过程中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学习的行为轨迹都不同,导师制定的教学和指导方案也不同,因此需要搭建一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服务模式。由于该模式需要随时了解“工匠”们的学习状态,因此需要系统提供工坊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从而实现以信息数据驱动、动态调整工坊教学活动的进行,实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就业精准的指导。
        三、“大数据+云智能” 下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体系
        为了满足在“工坊”中对于“工匠”的个性化教学,本文提出了一种“大数据+云智能” 下的服务的支撑平台如图1所示,主要通过对工坊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找出不同“工匠”个体对于知识发现、研究和掌握过程与知识信息之间所隐藏的联系和行为轨迹,从而对“工匠”的学习内容、兴趣、弱项、学习方式做出预测,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内容和激励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积累到的数据可以在培养过程中不断的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的阶段性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和修正。因此,“工坊”的导师们与“工匠”之间可以借助于数据平台形成一种良性、协调互通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找到最直接的发力点,激发“工匠们”的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图1  个性化在线教学服务模式
        大数据+云智能平台下个性化自适应教学模式是一种真正的更加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所到之处皆能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主要的构建原理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管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大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电子档案、实验演示、学情分析等资料均部署在云端,学生学习不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任何地方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能畅通无阻地学习与交流,也不会只能获取毫无差别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教师、家长可以利用PC、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接入随时获取适合自己、更加方便的互动教学、直播观看、课件点播等应用。
        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模型中可以看出,通过将系统的各个功能组件进行逻辑分层,使其能够建立在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模式下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这样既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实现,又使得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对于工坊相关的用户来说,系统的各个应用功能组件是完全透明的,终端用户不必了解底层服务的构建和部署方式,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服务器提出请求,而平台则根据部署在平台上的业务逻辑组件和一系列复杂的业务逻辑的操作过程,搜索符合的服务接口,并且按照数据计算和传输格式进行封装,最终将处理后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资源反馈给用户。
        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是系统的核心,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将工坊运营过程中相关的各类基础数据库、教育共享资源库和大数据的处理平台通过网络互联层的管理进行集成,感知各类终端采集的数据资源,在云平台上构建虚拟化的资源管理池,对其进行统一的调用和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智能处理与应用,为“智慧工坊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提供助力。
        四、总 结
        高校如何应对新一轮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的变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的人才需求,一直都是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构建可以支撑高校的“智慧工坊工匠”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的智能型的信息系统可以良好的辅助院校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为传统的教学体系注入新的机制和培养方式,从而为打造具有高素质、高技术,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高校工科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有效的科学道路,同时也为高校的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秋波,郝杰. 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
[2]蒋晓玲,章慧,吴卫成. 基于工匠工坊理念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9(03).
[3]唐斯斯,杨现民,单志广等.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4
[4]张宜力.Hadoop平台及其作业调度算法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硕±论文,2014
[5]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等 .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 5) : 6-10
[6]涂新莉,刘波,林伟伟.大数据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6)
[7]姜强,赵蔚,王朋娇.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15(1):85-88
[8]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3):2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大数据驱动下河南高校“智慧工坊”自适应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实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004101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燕玲(1977-),女,汉族,河南滑县,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智慧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