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践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443508
【摘要】: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家访。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多半是他背后的家庭支撑系统不完善造成的。我们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教师就要乐做学生发展征程中的读心专家,要从学生表面的外显的言行,去挖掘学生深层的内隐的心理欲求。学会倾听、乐于沟通,设身处地,学会共情。这样,孩子就会平稳地度过心理危险期,拨乱反正,顺利地扬帆前行。
【关键词】课外访万家;家庭支持系统;心理应激;爱心爸爸
很多优秀老师的事迹,让人特别感动,他们有的利用假期的工作之余,走乡串户,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孤独的心灵,成为了教师的标杆。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我不仅把家访当成一种义务,也是把家访当成教育法宝的。在一次次的家访中,我的获得感得到增强,收获了相濡以沫的感动,收获了助人为乐的开心,收获了孩子成长的喜悦。“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精彩”是真幸福。
一晃又是毕业季。这不,九一班的孩子们大都开启了加油模式,大家争分夺秒的查漏补缺。
班主任老夏找到我,对我说:“践哥啊!跟你交一个学生啊。小奎最近状态不好,模拟考试成绩下滑地厉害,人也沉闷多了。你来当他的爱心爸爸吧!”
“好吧,没问题。”说干就干,我找来了小奎,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他是家中的小儿子,有一个姐姐,已经在外地结婚了。家里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爸爸原来在外地打工。家里条件不好,加上进入总复习后,成绩是一日不如一日,原本对上二中信心满满的他,一下子就颓废了。同时,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准备放弃学业,过两年考兵去。他告诉我,父母说了,考不上一中,书就不读了。
这样的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一个16岁的孩子,因为贫穷与留守,把当兵当场自己的跳板,而去荒废自己的学业,真是让人很痛心。
“去他家里走走。”我决定利用“五一”假期,趁他也在家的当儿,上门去做做家长的工作,做一次很好的沟通。
湖南来的新老师小包放假了不回家,正好他也是小奎的化学老师,趁着豆花飘香时节,拣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骑着摩托车出发了。
小奎虽在我校读书,其实是都镇湾的人,属于两乡交界之处,位置偏僻的很。出发以前,我给他父亲打了电话,问清了大致方位,就出发了。
这路可真难走啊。不说道路中间冲刷的很深的水槽,就是泡散的沙子就让我的驾驶技术得到了很好的考验。有一段陡坡,车子竟然熄了火,直往后溜,眼看就要出拐哒。幸好小包年轻,身子灵活,跳下车来,推住了。不然,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千辛万苦地爬上了坪,看到一位正在给玉米追肥的老农民。一问,大失所望,原来,我们走岔了道。刚才分路时,见这条路宽大一些,其实应该走小路的。
于是小包说,我在后面走,您一个人骑下去。我滑一段,就等一会儿;等他走近了,又向前滑行……
终于到了岔路口,另一条路虽然小,可是坡度小了些,只是路在林中,有些湿。
一路无话。终于到了都镇湾的漆家拗村。一所破旧的村办小学废弃在眼前,上面的毛主席语录还清晰可辨。墙上很大的裂痕似乎在诉说着教育的沧桑巨变。学校周围,有几所土房子已经拆除了半边,正在碎石打沙。看样子,这里不久会有平房了。
一位老奶奶正在道场里翻嗮着簸箕里的菜荭子。上前打听,却又是一个耳背的老人,说了半天,她一句也没有听到。又前行了一段,一个骑摩托车路过的人告诉我们:“左拐左拐再右拐,爬坡上去一直靠左走,公路到他那儿就断头了。”
好不容易就要到了。
老远就看见道场里站着两个人,是小奎!旁边那个估计是他爸。他们挥着手,我们于是很顺利地来到了他家。
虽是土房子,还是很大的。堂屋正门关的严严的,也许是他爷爷住的吧。他们把我们迎进了洪屋,屋子有点黑,但是收的很整洁。烤火炉旁边堆着一码大柴,特别显眼。
坐在一起,我说明了来意。我先介绍了小奎的一些表现,特别提到了小奎最近沉默寡言,情绪不佳。而且对复习和考试没有信心,上课时有时会发呆走神。
这时小奎告诉我:他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右腿老是痛,一动就受不了,体育考试不知道能不能参加。昨天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问题。他喃喃地说:“看来当兵也没有什么指望了!”
我一边安慰他,一边了解情况。原来,他的父亲去年夏天工伤内出血,幸好抢救及时,住院一个多月,才侥幸捡回来一条命。从此,原本可以靠体力打工挣钱的资本也没有了,还欠了不少债。所以他们才对唯一的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考上一中,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和前途。没有想到,无意之中,让这个“早熟”的孩子心理上受到了打击,反而导致了孩子的成绩下降。
症结找到了,接下来就水到渠成。首先我对小奎做了承诺,有困难就找我,我会帮他解决学费的困难,争取更多更及时的资助;接着我给他厘清了“当兵”与“读书”的关系,鼓励他打好基础后再报考军校,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后我对小奎的父母进行了“合理期待”的谈话,引导他们要鼓励学生,考什么学校都行。只要是他努力过,他自己无怨无悔就好。不要给孩子一些胁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外,孩子的病也要引起关注,查清原因,及早医治。
最后,针对小奎偏理科二文科成绩差的问题,以及上课不爱发言的表现,我和小包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启发诱导。渐渐地,我看到一家人脸上的阴云渐渐散去,笑容又出现在他们的脸上了。
我知道,这次家访不虚此行。
后来,他的老爸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小奎也私下找过我几次,我欣喜地看到,他们一家人都理解了“爱的真谛”,精气神又回来了。小奎的腿痛也像悄悄地来一样的悄悄地走了,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性的应激现象,心病得靠心药医啊。
两个月后,小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中,我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笑着……他父亲拉着我的手,说着感谢的话,久久不放。小奎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我拍拍他的背,什么也没说。
学校门前的玉米,郁郁葱葱的,正在努力地长出红箭。我想: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家访手记: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家访。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多半是他背后的家庭支撑系统不完善造成的。我们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教师就要乐做学生发展征程中的读心专家,要从学生表面的外显的言行,去挖掘学生深层的内隐的心理欲求。学会倾听、乐于沟通,设身处地,学会共情。这样,孩子就会平稳地度过心理危险期,拨乱反正,顺利地扬帆前行。
小奎的“早熟”印证了一句千年古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知道,能够让人成长的从来只是困窘与逆境,能够让人成功的也只有坚定与拼搏。当一个孩子要做人生重要决定时,他一定会迷茫,会无助,会焦虑。我们此时此刻的适度干预,就是孩子的一剂“救命良药”,不同的是,我们是主动作为,需要审时度势,抽丝剥茧,然后主动奉上。因而就显得弥足珍贵与伟大。小奎的家长望子成龙,因而急火攻心,难免糊涂。我在此时的家访,让他也得到一次心理辅导,培育孩子的观念得到及时发展与更新,避免了一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在某些方面是高明于家长的,就需要及时的沟通,也找到“三结合”教育的契合点,从而给双方一次矫正与尝试的机会,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至于学生在心理问题出现时的一些应激反应,比如逃避、自伤,特别是不明原因的疾病,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与理解,老话说“药到病除”,只要解下挂在脖子上的铃铛,自然就会回归正常。我们只是要排除真正的病变,以免贻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