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胡卫锋
[导读]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无人机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基于此为了确保该领域的发展有足够的人才支撑,技工院校加大力度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便尤为重要。
        胡卫锋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江苏常州  213032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无人机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基于此为了确保该领域的发展有足够的人才支撑,技工院校加大力度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便尤为重要。而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时仅以专业技能型为主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基于结合学科特点的情况下技工院校研究相关培养“双创型”人才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无人机;校企合作;合作模式
引言
        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新时代,无人机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也要求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定位,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从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1无人机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无人机系统原理课程是我院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紧贴企业急需人才岗位任职需求,由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操控与应用和无人机零部件设计制造3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既有一定的关联,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无人机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大系统,无人机平台的模型结构很复杂,理论深度和广度也较大.课程内容点多面广,理论性强,难以建立系统概念,理论与实践难以紧密联系.在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线下传统教学或者MOOC线上教学.采用线下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参与程度低,整个教学过程较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即便教师精心准备、科学设计,如采用课堂研讨、小教师授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度效果也有局限,导致存在无法因材施教、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等根本性问题.无论是单一运用还是混合教学,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双创意识和实践入手
        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时人的创造性就会从中形成。通常来说创新创业意识会在学习中萌发,并且经过各种课程和教育,在有效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就会聚集大量的创新创业能量。比如无人机专业学生对无人机低空航拍摄影技术进行利用时则可为自己航拍工作室的创立奠定技术基础。而在此过程中首先学生有这样的新想法后就会认真学习与该技术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团队合作对市场情况进行考察,最后就能创造各种机遇进行展示,以此能够从实践中使双创意识转变成真正的双创结果。同时,在实现意识和进行实践期间学生很多优秀素质也会从中得到激发,比如专业素养、自信心、意志力、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而在培养“双创型”人才时也是重要的内容部分。因此,在进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管成功与否都能从中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而基于此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效果也会更加理想,从而便能进一步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3优化教学内容
        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无人机教学实施过程,比如课程内容的设定、教学条件的建设、教材的编写等。每个学期无人机专业都会聘用3-6名企业人员担任教学,将行业最新动态、企业最实用的技术带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最新发展。多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了无人机核心课程《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制定,真正实现了这门课“教、学、做”的统一。根据市场行情及无人机自身特点,最终确定了这门课以多旋翼和固定翼作为两种主力机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组装、调试、检修等内容。组装检修过程中,多旋翼以四旋翼无人机、六旋翼无人机为主;而固定翼无人机、直升无人机为辅,尽量让学生掌握多一些的理论知识,能组装检修基本无人机机型。根据国家和行业最新规定,及时修订了无人机飞行法规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内容和行业新规的一致性。学院与行学启源、尼尔瓦修、灿太科技等企业共建无人机拆装维修实验室,改善了实验环境。

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无人机室外飞行场地进行改建,使室外飞行更安全、学习飞行效率更高。
        4课中线下协作探究
        该阶段包括分组协作探究和班级分享交流.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单元细化知识“是什么”.但通过自学反馈可以了解到,由于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生难以完全掌握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和实践意义.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专业性讲解,为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方法及思维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搞懂“为什么”.之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即根据前一阶段学习反馈情况,对所有学生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和分级,让不同级别的学生均匀分布在各小组,并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相对固定.师生共同制定能兼顾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协作探究任务,以“多旋翼无人机飞控调参”这一问题为对象,查找资料,协作探究.学生不仅应确保课前自主预习,还要在组内承担一定的小组任务,如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总结、制作课件和撰写汇报稿等.采用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对话、商讨、争论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 充分研讨,加深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总组内的问题并汇报,与大家分享.小组或组间协作探究、班级协作探究时,教师以同伴角色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规范问题解决方法,突教学重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实时记录观点思路,教师注重突出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课中协作探究阶段中,教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对大部分学生都感到疑惑的理论知识点进行着重分析、详细讲解,总结提炼重难点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5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推动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还应当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性、系统性、多元化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具有持续性,努力使校企合作取得更大突破。由于无人机应用技术属于新领域,因而企业资源相对比较有限,这就需要学校要切实加大对无人机应用技术、行业以及企业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最新动向,并且加强与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合作,使其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要更加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机制的拓展性。
        5从专业信息化建设入手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信息化时代,无人机应用技术作为科技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在发展该专业和培养此领域的人才时应积极加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此则需切实做到几点:第一,在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应善于利用电脑教室和网络信息化技术,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网络和技术方面的操控能力。第二,专业课程应该和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课程密切关联,以此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促进无人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三,应为学生积极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并且在此交流平台中善于融入有关无人机领域的项目案例、教学视频、知识资料等,以此让学生更好的对无人机知识和经验进行交流,并且通过浏览还能有效汲取他人在无人机领域取得的优秀经验。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更好的掌握有关无人机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而且基于有了能力和知识基础以及经验借鉴后,后期进行无人机领域的创新创业时还能为其带来更多灵感和益处,进而在具体培养“双创型”人才时就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结语
        为使无人机系统原理课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分析了无人机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由于无人机应用技术涉及方方面面,由于其实践性相对较强,因而应当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无人机驾驶执照对每一位即将从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龙文勇,杨华.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2020(8):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