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四川 成都 611300
摘要:构建和雅班级,是在学校“和雅求实 卓思通远”的办学理念下,全校几十个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目的是培养“气雅善思、爱劳健体、尚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实外附小人”。为了让孩子们能拾阶而上,实现这个长期目标,孩子们一入学,我就开始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让其成为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和雅班级 规则 习惯 教育合力
正文:2020年9月,“静远班”迎来了43位可爱的小朋友。这些孩子里,有的没有学前基础,有的任性淘气,有的不适应小学生活,还觉得跟在幼儿园一样。另外,这些孩子中男生比女生多,大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六十,这也加大了“和雅班级”建设的难度。构建和雅班级,是在学校“和雅求实 卓思通远”的办学理念下,全校几十个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目的是培养“气雅善思、爱劳健体、尚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实外附小人”。“静远班”的班名也是由此而来,“静”对应的是“和于心”,希望孩子们经过六年的学习,能做到:和悦、自觉、坚强;“远”对应的是“雅于行”,愿孩子们成长为有担当能创新的新时代人才。为了让孩子们能拾阶而上,实现这个长期目标,孩子们一入学,我就开始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让其成为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
一、借助常规训练,培养学生习惯。
(一)借助儿歌、口令等帮助新生明确要求。
孩子们离开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所以并不清楚课堂上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所以开学初我就明确、细致地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并且利用儿歌帮助他们记住这些要求。比如,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放整齐,静息在桌上。”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能在听到铃声后就迅速回到座位,并且安安静静地等待上课了。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听课,我会不断强调听课要求:眼睛跟着老师走,耳朵跟着声音走,思维跟着问题走。用口令:眼睛——到,耳朵——到……随时提醒孩子,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像这样的要求还有:听课时,要坐直,双手叠放在桌上,凳子只坐一小半。读书时,左手压书,右手指字,认真看,用心读。发言时,举右手,不离桌。写字时——身正、脚安,坚持做到——三个一等等。包括下课后必须先把下节课要用的书本文具按要求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后才能离开座位,摆放时要让书本在下,笔袋在上等等。诸如此类的常规要求我都会明确、细致地告知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规范的。
(二)巧妙训练,帮助新生落实规范。
1.动静结合,及时调整学生上课的状态。
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知道怎么做才是规范的,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坚持一节课,课堂上随时会发现有孩子“走神”,这时候,我会试着用一个动作提醒他坐直,比如走到他旁边,轻点桌面,或者将桌面上的书摆正,不方便走到座位旁,我会用眼神提醒,或者用放慢语速、变化音量等方式提醒孩子。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们的约定,这个约定可以避免老师在课堂上反复点某个学生的姓名,给全班同学一个某某同学很不遵守纪律的印象。
如果发现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比较多,我会在课堂上适当地穿插一个小游戏,如:我说你做、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等。这样,让他们的手脚、大脑、眼睛和嘴巴一起动起来,调整了状态又集中了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不给新入学的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
2.以课间活动、路队、集会等为抓手,训练学生文明、有序。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男孩子多的班级这种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安排班上每个孩子回家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先在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轮流讲给同学听。我还在教室里的电脑里存放了很多绘本故事,有时候我会讲给孩子们听,讲到培养规则意识的绘本,我还会组织同学们讨论,或者模拟表演等。开学初,我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开辟出了 “图书角”,让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课外书中挑选一到两本自己认为精彩有趣的书籍,带到学校充实图书角,与同学交换阅读。这时,大部分孩子还不具备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我会鼓励会识字的小朋友读给其他同学听。
这样,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就可以讲故事、读课外书。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又避免了喧哗、打闹。
另外,整齐的队列最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文明素养,这就需要我们从入学初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训练。首先要求孩子们站立时做到:昂首挺胸,两眼平视前方;五指并拢,紧贴裤缝。对于不明白要求或者达不到要求的孩子,我会耐心指导、严格训练。当学生的站姿标准了以后,接着进行队列行进的训练,要求做到:队列行进时,保持安静,不和同学交头接耳,注意前后距离,步伐自然均匀。整个训练的过程,我会尽量用手势、眼神指挥,并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看老师的手势和眼神,听从指挥,这样,师生都是安静的,我们的队伍才是真正安静有序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按要求做得好的孩子,就奖励他站在队伍最前面。走不好的孩子,我会请他出列,单独教他走。只有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队伍的行进才会变得整齐、有序。
二、明确岗位分工,培养班级管理的小主人。
为了让班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存在感,我根据班级具体事务,进行了细致地分工,为每个孩子都设定岗位,让孩子们自己竞选岗位,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小主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让每个孩子都发光发热。这些岗位囊括了班级方方面面的事务,小到粉笔管理员、盆栽管理员、电灯开关管理员、卫生管理员……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具体的要求。有些岗位一个人负责有困难,我就会多安排几人一起负责,如:卫生管理员,我就安排了8个孩子,将教室内的区域分成了八块,每人管理一块,让他们随时提醒所负责的小组成员注意自己座位周围的保洁,这样小范围的卫生管理更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同时,在八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就会出现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用竞争来促进孩子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给每一个孩子设定岗位,明确职责,既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又为培养得力的小干部打下了基础。
三、及时奖励,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
只有细致的要求、严格的训练、具体的分工还不够,还需要及时地奖励来激励孩子们。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些说教他们听不懂,有些道理是懂了,但是与行动不匹配,有的时候我也会声色俱厉地批评一下,发现有效,但是非常短暂,过一会儿就忘了。这时候,用一个小小的奖励,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我每天会在“班级优化大师”上及时给学生点评,让家长也能立刻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另外,我还购买了积分卡作为不能在“班级优化大师”上点评时候的补充奖励。如:会倾听,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等;课间文明休息,路队行进时有序,站姿端正等;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只要表现出良好的举止和友善的行为,都可以奖励1分。积满10分可以得到一张明星卡,10张明星卡就能换一张心愿卡。可以写上自己的愿望,老师和家长帮忙实现。如:免一次作业,到游乐场去玩一次……
四、通力合作、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学科教师通力合作
孩子的教育不是单靠哪一个人来完成的,因此,在学校里,我会组织各学科老师、生活老师一起,统一对学生上课、课间、路队、就餐、就寝等不同时间段的要求,并统一口令,让新生入学后能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所有规则,帮助学生更快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家校共育
这一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召开集中的线下家长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努力克服困难,借助班级QQ群、微信群、“班级优化大师”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班级通知、相关事宜,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半期、期末分别召开了两次线上家长会,对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对于家长们比较焦虑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有的家长觉得在训练孩子专注度上束手无策,我就建议他们进行亲子阅读,可以一起阅读、讨论,也可以孩子读了,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还可以家长讲,孩子听,讲完后针对故事提几个问题让孩子解答。这样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效,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家长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支个招,当当家长的帮手,再加上平时及时的沟通交流,让家长知道和理解学校、老师的理念,这样,更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践行学校“和雅求实 卓思通远”的办学理念过程中,我一直牢记叶圣陶先生那句: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从学生一进校,成为“静远班”的一员开始,我就把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用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包容,最大的欣赏,去肯定孩子,把他们引上奋发向上的道路。对于一些实在是太调皮的孩子,我会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欣赏他,赞美他。因为我深知,要让教育最大可能的发生作用,除了技巧层面的方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爱孩子,与孩子成为朋友。只有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才会最大可能的发生作用,才能为培养“气雅善思、爱劳健体、尚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实外附小人”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