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小学智育创新的发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冯菲菲
[导读] 智育是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小学当前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农村小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智育发展和创新工作。
        冯菲菲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光华小学  073100
        摘要:智育是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小学当前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农村小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智育发展和创新工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智育;措施
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农村办学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教育部门需要提升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力度。
1、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1.1、生源不足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导致我国小学适龄学生的人数急速下降,加之农村地区缺少经济发展机会,部分农村人口为了谋生前往城市生活,而部分适龄儿童也跟随其父母前往城镇生活,这无疑加剧了我国农村生源不足的情况。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大多选择在镇级小学上学,而村级小学人数非常少,在这样的趋势下,部分村级小学取消了小学高年级办学,甚至少数村级小学由于生源过少直接关闭。
        1.2、教师数量较少
        教师数量少也是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在为农村小学制定编制时,结合了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农村小学恰当数量的编制,但由于病假、孕假以及调动等缘故,大多数农村小学面临着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聘请代教老师。
        1.3、教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对于年轻教师缺乏吸引力;二是农村小学教师男女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小学中除了体育教师以男性为主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师人数均以女教师居多。
        1.4、 教育方法及教学理念陈旧
        位于农村地区的小学,存在着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不足和缺乏资金问题,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愿意在农村任教,教师资源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只能去临时聘用一些没有经验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人员,最终会导致教学环境更加恶劣。由于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所以,他们只能搬用其他人的教学方式,而且还不会灵活运用,甚至只是生搬硬套,导致没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科学引导,教育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2、提升农村小学智育创新的途径分析
        2.1、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确定三级学习目标
        (1)基于增强学生知识结构化的意识与能力的宏观目标
        增强知识结构化的意识与能力是贯彻深度学习理念,实现核心素养落地,养成学生结构化思维的重要途径。结构化思维的特点:从框架到细节,强调结构与逻辑,遵从四大原则(以终为始、MECE原则、分析分解原则、二八原则)。
        (2)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下的版块单元整体目标
        在聚焦宏观目标下,我们还需落脚于载体下的其他目标实施。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需要制定具体可见的单元整体目标。单元整体目标是指本单元在学科内容领域上所要达成的整体的终极目标,它与下面说到的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上、下位目标关系。
        (3)基于各个课时设计下的具体课时目标
        具体课时目标是对单元整体目标纵向上的序列化分解。此目标下,知识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指向学生对具体内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指向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体课时目标的制定,在单元学习主题的统整下,再进一步将单元整体目标分解成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课时目标应与教学活动相匹配,定位准确、集中,要考虑达成课时目标的序列性和过程性。

   
        2.2、用博雅文化进行引领   
        为了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行,那么就需要学校、学生以及教师都能够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性。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的领导需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将班级文化的建设放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还需要做好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所有班级内班级文化的建设都能有序、顺利开展;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主动去学习与文化建设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制定出建设班级文化的最佳方法,将班级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构建博雅文化背景下的“雅智课堂”是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雅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智慧成长为目的。学生在雅润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深度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智慧成长。“智慧”指的是启智生慧。智慧是雅智课堂对课堂目的的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创造适合学生的对话、合作、沟通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点燃学生智慧之火,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实现智慧的关键行为词是“自主、合作与探究”。这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只有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转变,学生才能实现自由、健康、主动的成长。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能积极探究,能学会合作。课堂上学生参与各项任务学习,参与小组活动,参与共享展示活动,教师则在课堂上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是有深度的、灵动的。
        2.3、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率
        为增强农村教育现代化设备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现代化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老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重视程度,增强其使用现代化设备教学的动力。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老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巧,使其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4、做好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考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不仅仅是在小学教育中值得培养,人应当无时无刻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小学生思考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估,我们常说,遇到问题“想一想”,这个“想”就是思考能力的关键,它包含了人的大脑通过获取信息来对事物进行判断、概括、联想、比较和总结等。
        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处于一个对社会开始认知、了解以及快速吸收知识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懵懂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没有过多的主观意识,对和错的判断通常来源于教育者,是一个塑造“三观”的阶段。所以思辨能力的好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思辨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仅能够快速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还能将阅读到的内容转换为学习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习成绩。
3、结语
        在目前社会的发展下,我国教育形势出现了一定变化,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认识到智育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德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16.
[2]宋素芹,高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现状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8):285.
[3]蔡玲妹.“智育”与“德育”齐抓  “知识”与“品德”共长[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