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钢
衡阳市祁东县过水坪镇福炎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基于问题引导教学、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贴合五个层面出发,分析实现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提高;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中指出,语文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的策略、方法和结构,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彻底地转变观念、革新思想,基于现实学情去推进教学策略的创新,优化整个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化的教学境界。
一、打破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融洽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和谐与否是受教学理念的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会关系到学生对学习态度、情绪和心理,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任务,打破过去“以师为本”、“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理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以营造出融洽、开放、多元、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和意愿。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使课堂氛围枯燥,学生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所以,笔者针对传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如,笔者会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学习技巧。再如,笔者在课堂中会主动与学生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的方法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这样,笔者通过打破传统教学理念,营造了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过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多以单一封闭为主,课堂氛围也十分枯燥乏味,师生、生生在这种情形下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往来,从而造成课堂教学进程的停滞不前。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班级授课模式的转变来革新课堂教学结构,首先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水平进行全面地了解,并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进行合理地分组;其次教师则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建构开放多元的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最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春》时,以往的课堂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结构单一,这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首先,笔者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会设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各小组围绕这些任务展开讨论,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各小组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们遇到分歧时,笔者会第一时间给予学生们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三、基于问题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问题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凝练与概括,问题的提出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把握问题的基本内容,以保证问题的合理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并掌握恰当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发挥出问题对学生的驱动和引导作用,直接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触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分析、推理、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例如,在教授《风筝》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第一遍的阅读后,学生们对课文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的思维立即集中到问题上,笔者便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当学生们得出答案后,笔者再让学生们举手示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多名学生们回答完问题后,笔者再针对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这样,笔者通过基于问题引导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行为产生的源泉和动机,学习兴趣则是支撑其主动学习、探究的根本所在,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每个教师都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加工和处理,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让学生具有对语文学习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图片内容主要介绍了济南冬天的雪景图,让学生们欣赏洁白的雪覆盖一座城市后的景象,在展示结束后,笔者再正式引出本节课文,让学生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来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济南的雪景。这样,笔者同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与生活紧密贴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语文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所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紧密地贴合是有必要的,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还能缩短语文和生活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语文的陌生感。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拓展教学的思路,延伸教学的范围,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去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再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创设出更为贴合生活的实践情境,引领学生以生活角度去思考、看待语文知识,体验语文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笔者与生活紧密贴合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下雨前的景象,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困难,甚至部分学生可以用一些谚语来回答,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必来到。而有了生活现象的引导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浓厚,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本,从课文中学习更多有关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笔者通过与生活紧密贴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高效教学的达成和实现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现如今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现实学情出发来推进创新性、高效性教学方法的实施运用,优化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认知态度和内在潜能,进而真正实现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秀珠.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7,4(38):315-316.
[2]赵吉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下),2017(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