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慧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中心小学 614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当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范围以及认知能力较弱,对部分知识无法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精彩的提问能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运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发问环节注重问题表述的准确性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感知新知。这里的有效问题不仅指问题本身,也指教师的提问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很差。如果教师在提问时使用较为抽象或模糊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核心,这使得学生在无法理解问题的情况下,难以作答,最终致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提问过程中描述问题的语言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问题,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通过倾听把握题意,从而有效回答问题。
以《将相和》为例,在组织阅读教学之初,教师首先立足文本标题,利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从标题中,可以发现,这篇文章设计到了“将”和“相”两个人物,展现了二人“和”的故事。和是和好的意思。都知道,两个人和好,肯定之前先发生了矛盾,那么,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呢?又是如何从不和到和的呢?如此问题描述清晰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产生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们把握阅读文本的方向,为接下来深入分析文本,探寻故事发展脉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候答环节注重预留时间的充足性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尤为重要。在提问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探寻问题背后的语文知识。那么,在候答环节,教师需要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呢?相关的调查表明,教师通常要在候答环节给予学生3-5秒的思考时间,如此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3秒时间思考较简单的问题,4秒时间思考中等水平的问题,5秒时间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充足的思考时间的保证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独立思维的机会,还可以初步地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为学生们提出了如此问题:“根据文本标题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重点的。
但是在整篇文章中,涉及到毁灭的内容是很少的,作者使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不是跑题了呢?”如此问題较为复杂,于是教师给学生们5秒思考时间。尽管时间有限,但却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要点,为通过教师的点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好准备。
三、提问要抓文章表达特点
学习一篇课文,既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又要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只有掌握了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因此,在读课文时,注重分析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根据语言表达特点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就会读得更深入。如,《人类的“老师”》一课主要讲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从而说明广大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的结构相同。第2~5自然段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生物是人类好“老师”。可提问:1.第二自然段先讲科学家从鸟类的飞行原理中得到什么启发?2.接着讲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提问:分几层讲鸟类飞行原理的?哪三层?)3.还可以提问:作者是怎样介绍从鸟类飞行原理得到启发,造出许多新式飞机的?师生共同概括出本段的特点:先写科学家从鸟类的飞行原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接着写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末端的后斑中得到启发,克服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最后写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其他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新式飞机。把这一自然段的构段逻辑掌握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其余各段。
四、提问要突出重难点
任何课堂提问,在强调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必须牢记课程目标,要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有在知识重点和难点处挖掘出的问题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如,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细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1.课文用哪些事例说明生物是人类的“老师”?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人类的“ 老师”?3.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种写作方法?在班上交流上述问题,教师适当引导。(1)交流问题一。A.科学家从鸟类的飞行原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B.科学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后来,工程师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C.建筑师根据鸡蛋的“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D.介绍了人类模仿生物特点发明的几种东西——模仿袋鼠造出了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造了坦克。(2)交流问题二,出示一些仿生现象的图片。(3)交流问题三。本课的写作方法: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并列地说,第五自然段是概括地说。这种写作方法可迁移运用到写场面的作文中,来介绍科技活动的各种模型的表演、运动会中的各项比赛、游园活动中各种有趣的活动等。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样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且适时适度,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帮助学生思维扩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加深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辉.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
[2]达菊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言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