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期   作者:陈巧薇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教师的视野中

        陈巧薇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教师的视野中,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所以如何将探究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设置自主探究环节、设置生活探究环节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中主张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实现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能够有效改变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让课堂教学更具深度和效度。所以,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需要直面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积极地探索,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巧妙实施,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合作探究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路径,主张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拓展学生探究的深度,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合理划分小组,奠定合作教学基础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只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情况,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奠定合作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合作探究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在分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方式会让各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针对分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先利用课前准备时间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另外,笔者还会在各小组中安排一至两名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负责引导小组成员的学习,传授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二)科学布置任务,促进学生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间交流和讨论,活跃教学的氛围和状态,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合作探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合理地把握数学教材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与要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和思维来布置探究任务,选择恰当的时机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呈现和展示,调动学生合作的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在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时,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们熟悉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习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则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们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则会在各小组内部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之间遇到分歧时,笔者会耐心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布置任务,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讨论。


        二、设置自主探究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一)给予学生探究空间,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却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彻底转变过去“以师为本”“师道尊严”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尊重,以真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让学生能实现主动且全面的课堂参与,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学习氛围十分紧张,这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如,课程开始后,笔者先给予学生们预习时间,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笔者再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一段时间后,笔者再次给予学生们消化知识的空间,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已学的知识。这样,笔者通过给予学生探究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习惯。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完善学生学习方法
        如何鼓励学生的主动质疑是运用探究式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营造出自由、民主且宽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保持轻松且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大胆地提出内心的质疑,发表内心的观点和看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那么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会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针对学生们提出来的问题,笔者会耐心给予解答,帮助学生们完善学习过程,再对学生们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笔者可以对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进行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策略。这样,笔者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设置生活探究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也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有效的探究载体,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掌握。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拓展教学思路、延伸教学范围,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已有体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布置实践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展开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与解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强化的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也助力初中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以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们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随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锻炼学生们的解题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笔者通过设置生活探究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教师革新教学策略的体现,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把握课程改革发展的核心趋势和要求,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设置自主探究环节、设置生活探究环节等策略的实施,让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巧妙地实施和运用,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少波.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238.
        [2]张春凤.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